《见证十年》: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而呐喊

慧聪教育网 2018-03-19 09: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装备网】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我的10卷本《见证十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由山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有人把它视为一部记录中国协商民主、记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本著作。如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就认为,它是一套反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生动“民载”史料。有人把它视为一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教科书”:如何参加两会,如何写建议与提案,如何调查研究,如何“善思敢言”。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认为,这是一套“很好的示范和教材”。《中国政协》的编辑告诉我,她专门给今年的新委员送了一些我的书。可是,在教育工作者眼中,恐怕会把它视为一套为中国教育建言谋策的书籍。这套书记录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所经历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记录了我作为中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中国教育鼓与呼,记录着我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对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这也是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著作的重要原因。

《见证十年》中全面记录着我十年来提交的154个建议与提案,其中,90%以上都是关于教育的。在政协工作上,教育是我用心用力最多的领域,一方面因为教育事关每个人,一方面因为我自己的教育情结,一方面更是为了建议和提案保持专业水准。

在教育领域中,阅读问题、教师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是我长期关注的3个重点,十年来,关于阅读提交了31份建议和提案,关于教师提交了18份建议和提案,关于农村教育提交了30份建议和提案,占了总数的一半左右。虽然不可能所有建议和提案都能被相关部门采纳,但是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关注的这3个领域这些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年来,全民阅读得到了全面深入推进。2008年,我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就提出了“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思想基础的形成,必须从阅读开始。同时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校园”等具体建议。此后的每年两会上,又陆续提出了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全民阅读基金、建立国家全民阅读委员会、全民阅读立法等一系列建议与提案,其中有些提案已经被采纳,有些正在推进之中。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由国务院法制办审议通过,《公共图书馆法》也于2017年正式颁布,全民阅读的指数也在稳步提升。遗憾的是,成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还没有被采纳,我们仍然在继续呼吁之中。

这些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就一口气提了“关于保障教师休息权的建议”“关于慎重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关于改革农村教师编制工作的建议”“关于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应向地方师范院校倾斜的建议”等4个建议,在以后的各次会议上,又先后提出过“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提案”“关于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改革的提案”“关于促进优秀教师流向基层和薄弱学校的提案”等,其中大部分建议和提案都得到了落实,一些建议在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得到了落实。

这些年来,农村教育得到更多关注。关注教育公平、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一直是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着力点。如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就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强西部农村校外住宿生安全工作的建议”“关于利用社会智力资源支持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建议”“关于妥善解决农村‘撤点并校’遗留问题的建议”“关于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的建议”等5个建议。此后,又提出过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普惠制幼儿园等许多建议与提案。其中大部分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给予解决。

当然,我们不能把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完全归功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与提案。但是,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微小的个体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巨大反应,每一个代表委员都是汪洋中的一滴水,我相信,我们的呼吁对于推进政策的出台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在《见证十年》这套书的序言中说:“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这样一段时光,如果遭遇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将会给个体的这段时光,镀上璀璨的光芒。十年,在一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这样一段时光,如果缔造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这段时光将具有非同凡响的力量。”今年,我又有幸继续当选为新一届的政协委员,我仍然用心地记录我的委员生涯,仍然努力地为教育建言。我知道,见证,不仅是见证,也是为了建设。我们的呐喊,本身就是一种行动,既是参与,也是建设。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