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县域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慧聪教育网 2018-04-02 09:3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装备网】——河北省涉县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纪实

一场县域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后池新愚公希望小学举行升旗仪式。(资料图片)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

如何办好农村学校,解决“城市挤,农村弱”,“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来到了太行深处的河北省涉县。

从县城出发,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颠簸了50多公里,记者终于到达冀豫晋交界处的后池村,这里正在举行后池新愚公希望小学落成启用仪式。

在校门口,70多岁的刘大爷看着欢天喜地、欢声笑语的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对记者说:“10年了,10年没看到这么多孩子一起嬉闹了,好多年没有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了,这个‘死去’的山村‘复活’了!”

2016年,时任涉县县长,现任涉县县委书记的汪涛给教体局局长陈旺生出了一个“必答”题: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对老百姓来说,教育的供给侧就是政府,政府要改什么,怎么改?

后池小学的“复活”,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布局:一个都不能少

县域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好”,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如果人民群众享受不到,即使学校办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距后池村约一公里,还有一个村叫前池村,两村总人口约2400人。2007年前,两个村都有完全小学,其中,前池小学在校生有100多人,后池小学有80多人。由于办学规模小,教师不能专任,教学质量一直不高。为了让这里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从2007年开始,涉县逐步将学校四、五、六3个年级撤并到15公里外的前岩小学。

按照涉县教体局布局调整规划,撤并后的前岩小学应该形成一所覆盖10个行政村、30多个自然村,在校生规模达1000余人的寄宿制小学。涉县投入近千万元改善了这所小学的办学条件,但出人意料的是,合并后到前岩小学上学的学生不到500人。以前池、后池两个村为例,应该有120多名学生到前岩小学读书,但实际却不到应到人数的一半。

更出人意料的是,两个村本来每年一年级和幼儿园可以各招生30多人,自从高年级撤并、低年级“轮流办学”后,两个村的一年级每年甚至只能招五六名学生,幼儿园干脆一名也招不上来了!

孩子们从山村里“消失”了!

孩子们去哪儿了?

在后池新愚公希望小学启用仪式上,来自县城优质小学——新北关小学的校长韩海河看着这所崭新的学校,一块长期以来压在他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撤并,新北关小学平均班额越来越大,从2009年的50多人增到目前的80多人,最高班额达92人。今年,该校准备招生10个班,据初步摸底调查,仅片内学生就有近800人。据此初步估计,今年的一年级班额将达到100人!而去年以来,省、市各级严令控制“大班额”,如何才能控制班额?这让韩海河寝食难安。

韩海河告诉记者,前池、后池两个村在该校上学的学生就有20多人,现在后池新愚公希望小学高标准建成了,县教体局还从县城选派了一名优秀校长,从今年秋季开始恢复五年级,明年恢复六年级。以后,随着更多高标准农村学校的建成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来自农村学生的招生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放下心中“大石头”的并非韩海河一人,涉县县城内,每所学校都有大量来自农村的学生。

在新北关小学门前,二年级(2)班学生史一航的母亲刘艳花正给远在山西平遥某煤窑打工的丈夫打电话。刘艳花家住后池,史一航和姐姐到了上学年龄后,后池小学高年级撤并,夫妻俩心一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县城读书。

刘艳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孩子的开销,加上租房和日常生活开支,每年需要3万元。“我每天负责接送孩子,靠丈夫一个人在县城打工根本无法供两个孩子念书。于是,丈夫便到山西下煤窑去了。”刘艳花说,“要是当时后池学校像现在一样好,高年级也不撤并,我就不会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来县城租房上学了。”如今,女儿已上了初中,刘艳花给丈夫打电话,就是商量要不要带儿子回后池村念书。

老教师刘榜年介绍,学校撤并后,路途较远,接送不便,多数家长索性让孩子从幼儿园或一年级就离开本村到县城或外地上学。以2012年为例,后池教学点有学前儿童29名,而一年级学生仅有12名。

“就在这几天,已有外流到河南、山东以及邻县和县城的5名学生转回来了,还有部分学生正在与学校联系往回转。”刘榜年告诉记者。

韩海河仔细参观了这所新学校: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投资370多万元,实验室里装有12个高标准实验台,各种实验器材一应俱全;微机室里,32台崭新的电脑整齐排列;德育展室展示了当地底蕴深厚的“新愚公精神”;图书室摆满了整齐的图书;餐厅、宿舍、厨房、水冲厕所……韩海河不由感叹:办学条件比县城的小学还好!

就在后池村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庆祝他们能在家门口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时,在涉县西北端,一个刚满14岁的小姑娘却黯然流下了眼泪。她就是家住涉县偏城镇窑门口村的孙映霞。

这是一个约有百十户人家的山村,村头便是孙映霞的家。3间低矮的正房,凌乱地摆放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家什和看不出颜色的衣服。

孙映霞原在沟口的青塔小学上学,该校招生范围包括圪腊铺、窑门口等9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的4000余人口。每到周末,爸爸身体好时,就亲自来接她。爸爸身体不好时,她就搭同村别的家长的摩托车回家。三年级那年,青塔小学高年级撤并到15公里外的偏城镇。虽然当时只有9岁,但孙映霞至今难忘那段经历。

青塔小学高年级撤并后,第一个周末,爸爸身体不好没有来接孙映霞,同村其他同学大都去了县城或外地,没有顺路车可搭。9岁的孙映霞一个人在宿舍里吓得灯都不敢开,用被子蒙着头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搭上仅有的一趟回家的班车。回到家后,孙映霞就再也没有到学校去,她辍学了。同村的牛金梅和石广新也有同样的经历。

如今的孙映霞总爱静静地坐在没有院墙的家门口,望着大山流泪发呆。

“你还想上学吗?”记者问孙映霞。

孙映霞没有回答,低下头,将脸深深地埋进自己的臂弯里,眼泪从两臂的夹缝中滴下来。

同行的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卢老师告诉孙映霞一个好消息:县教体局已经决定恢复青塔小学为完全小学,目前已拨出40万元资金对青塔小学进行提升改造,还选派被评为“涉县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张陶到这里任校长,调派刚从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的新聘教师赵巧慧等到这里任教。

“你才14岁,还不算晚,一定要去念书!”卢老师说。

孙映霞重重地点了点头。

涉县从2005年开始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到2014年,小学由2005年的191所撤并为72所,初中由2005年的42所撤并为11所。

陈旺生说,学校撤并,只是把劣质资源砍掉了,资源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好比人的10个手指,如果一个手指出了问题,不太灵活了,就把它砍掉,虽然留下的都是“健康的”手指,但手的整体功能却受损了,所以,我们要把它治好而不是砍掉。事实也证明,资源重组让教育覆盖范围出现空白,教育功能受损。教育不能“为了优质而优质,为了均衡而均衡”,这样的“优质”“均衡”没有意义。

汪涛说了一句令记者深思的话:县域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好”,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这是紧密关联却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人民群众享受不到,即使学校办得再好,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那“优质”还有什么意义?

投入:强基固本

我们就是要对农村学校、对基层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2015年,涉县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强基固本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实施意见》,决定逐步恢复、增加教学班级、教学点、学校。

这一转变,虽然显得“不合时宜”,却得到了广泛赞同。

县委、县政府对“强基固本”给予了巨大支持。汪涛说,我们就是要对农村学校、对基层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县长邢晟说,农村学校是教育之“根”,必须守护好、滋养好。

2016年7月,涉县遭遇巨大洪灾,汪涛去的第一个受灾点就是受灾严重的下坪学校。从当年7月20日学校被冲毁,到9月1日开学,40多天里他5次来到这所学校。全县68所受灾学校,每所学校他都转了个遍。

入冬,第一场西北风刮过,汪涛惦记着农村恢复重建的学校还没有暖气,立即将陈旺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灾后恢复重建学校的冬季取暖工作是大事,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并报呈县人大批准,决定划拨1100多万元专款。

2017年,刚刚上任县长不久的邢晟就下到基层学校调研教育工作,并多次与汪涛研究农村教育发展这个大课题。他们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决定筹资8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当年10月,在财政非常吃紧的情况下,县政府又投资3000余万元,对全县230所学校的燃煤取暖进行了改造升级,至此,涉县从县城学校到农村教学点均彻底告别了燃煤取暖的历史。

11月,再投资1000万元,启动了科技创新教育园区建设。

3年来,涉县累计招专教师650余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

这一项项政策、一件件举措,充分显示了涉县县委、县政府发展提升农村学校的坚强决心。

2017年11月16日,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陈旺生来到了涉县最西边、与山西交界的辽城乡贾庄村小学,这所本已列入“撤并计划”的小学被保留下来后,他来过多次,每一次都看到了新变化。

驻足教室明亮的窗户前,全班十几名学生在全神贯注地看着电子白板上的彩色动画字,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这让陈旺生想起两年多前的一段往事。

当时,涉县教体局提出“强基固本”,办好偏远微小学校之后,这所学校被保留下来,还从城里增派来教师,但当时这里网络不通,仅有的一台电脑也尘封已久,这不但让用惯了投影、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城里来的教师“武功全废”,也让提出要与城里优质学校资源共享、远程研课的校长周喜魁一筹莫展。就是在这扇窗前,周喜魁对陈旺生说:“条件落后捆住了我们农村学校的手脚。”

经过调研,陈旺生把周喜魁等人的困惑反映给了县委、县政府,这才有了上文所提到的县政府一次性投资8000余万元,全面建成“三通两平台”的故事,使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一下子赶上甚至超过了城里。

目前,像这样的教学点在涉县还有100多个。陈旺生告诉记者,下一步,涉县还要开创远程共享课堂、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均衡:“全”在“用心”

使每个岗位上的每名教职工都用“心”思考,在自己的岗位上怎么才能干得更好。

涉县五中原是一所乡镇薄弱初中,在“强基固本”工程中,县里投资10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成为“标准化学校”。但“硬件”的提升并没有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同步提升,在招生季统筹学校教育资源时,陈旺生陷入了纠结:把它归入优质学校,它的办学水平确实不高;把它归入薄弱学校,它的楼房、设备比其他学校都新都好,实在说不过去!

随着“强基固本”的实施,农村学校标准比城里还高,设备比城里更好了,但这不等于优质。

为了推动农村学校内涵式发展,涉县尝试在城乡建立联盟校、兼并校。

县城的龙北小学与地处深山的后西峪小学结成了联盟。为了帮助这所联盟校,龙北小学校长申志国可谓下足了功夫。

申志国带着学校开展了数年,并已取得不错效果的“亲子诵读,评选书香家庭”活动以及学校最好的教师来到后西峪,准备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给这所联盟校。为此,他和教师们做了精心准备。可来到后西峪他才发现,自己的那一套在这里根本用不上——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亲子诵读,评选书香家庭”根本无从开展;这里每个班级只有六七名学生,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教学环节根本无法实施。县城优质学校的成功经验,在这里出现了“水土不服”,根本落不了地!

申志国让龙北小学的优秀教师与后西峪的教师们结成对子,还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并再三嘱咐:教学上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打电话给结对教师,共同研究对策。如今一年过去了,记者问后西峪的教师:“你们给结对教师打过几次电话,请教过什么问题?”一名教师回答:“打过一次电话,请教了一个‘拆部件,认生字’的方法。”大部分教师竟一次电话也没打过。

正当陈旺生为此忧心忡忡之际,一个偶然机会,他听了一个现代企业“三全(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模式的讲座,深受启发。

陈旺生介绍说,所谓全员,是指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体的工作质量。因此,必须把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每位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所谓全过程,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所谓全要素管理,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要素,如人、工具(设备)、生产对象(产品)等。

陈旺生说,无论是办企业还是搞教育,管理最核心的规律层面的东西应该是相通的,企业的“三全管理”对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于是,涉县在教体局、乡镇中心校、教师三个层面,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三全管理”大家谈活动,还充分利用“涉县教体之窗”公众微信平台,组织了“三全管理”征文、“三全管理”大讲堂、“三全管理”演讲等活动。

之后,县教体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全管理”的具体意见》。文件对“三全管理”是这样阐述的:

全员管理包括全员决策、全员认同、全员执行。全员决策,即以人人参与谋划、广泛调查研究、深度讨论审议为前提的决策。全员认同,即对决策所定事项达到广泛认可、形成集体共识。全员执行,即凡全员决策、全员认同的事项,要全心投入、全力支持、全体行动。同时,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个人上对单位组织负责,下对管理对象负责。

全要素管理包括对教育队伍、教育资源、教育对象的管理。教育队伍管理,即建立健全教育队伍考核、培训、奖惩等长效机制。教育资源管理,即对教育设施、设备、后勤保障等硬件资源,以及科研成果、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等软件资源进行均衡配置。教育对象管理,即依据教学大纲,围绕六大核心素养,明确细化管理目标,优化分解管理项目,精准化育人路径,科学化育人方法。

全过程管理包括全程指导、全程评价、全程衔接。全程指导,即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科学设定质量目标,并对教育对象进行全时段、全学段跟踪指导管理。全程评价,即真实记录管理对象成长的全过程。每个时段都要科学评价、及时记录、建档保存。全程衔接,即教育对象由低年级、低学段升入高年级、高学段时,都要及时移交中小学生成长评价档案。

陈旺生说,这个过程,其意义不只是通过讨论,让全县教职工厘清“三全管理”的定义,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岗位上的每个人都用“心”思考,在自己的岗位上怎么才能干得更好。

优质:重在“内涵”

在对每个学生成长进行全过程管理中有两条管理线,一条是学生从学前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全学段覆盖的经线,一条是从校内到校外全时段覆盖的纬线,形成了一张无缝隙的“管理网格”。

在涉县教育史上,从没有一项改革像“三全管理”这样,从发动到参与开展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陈旺生说,这对全面提升县域办学水平特别是薄弱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使办学水平提升。

2016年5月11日下午,正在进行课前巡视的涉县西达中学校长赵保和突发心梗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在拟订“三全管理”落实方案:

在学习掌握“三全管理”基本要义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实际,提出“五创”具体工作目标,即创建平安校园、创建魅力校园、创建高效课堂、创建“三全管理”县级示范校、创建中考先进单位,并将目标细化量化、分解到人。

推进管理创新:一是健全制度。召开教职工大会,共同分析查找制度层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对原有的不合理、不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使之更加系统、全面、科学,做到无缝隙、无遗漏,重过程、全覆盖。制定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常规,出台《学生品德行为规范》《双差生一帮一制度》《校园最美人物评选办法》《听评课8个维度和20个观察点及其运用》《刘志方励学基金发放办法》《关于评选教学能手的决定》《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决议》《副校长、主任年度考核办法》和《年级主任考核办法》等,成立专门的检查评估小组,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进一步优化层级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

创新育人途径:一是活动育人。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改变目前部分学生存在的“八无八不”不良现状。二是书香育人。每周安排3个课时阅读课,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好书籍、掌握好知识、懂得好道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三是榜样育人。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体局评出的“崇州好少年”先进事迹的同时,学校每学期还要评选品行优良学生进行表彰,让身边人和事来教育身边人。此外,高度重视双差生教育转化工作,制定《双差生转化实施方案》,要求每名领导和教师分包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实施全程跟踪教育转化,并将转化情况纳入师生考核内容,双差生转化取得满意效果。

……

“三全管理”促进的不只是农村学校“内涵发展”。

长期以来,当地教师绩效工资都是平均发放,绩效工资最高与最低者每年相差最多不到1000元,干好干坏差不多,干与不干差不多,县教体局也曾几次试图改变分配办法,但每次都因有人闹事上访导致半途而废。

在“三全管理”大讨论中,这件事又被许多一线教师提了出来。这次,教体局没有急着出政策、拿方案,而是变“教体局决策”为“教师全员决策”。经网络和书面征求全县校长和教师意见,确定了绩效工资发放原则:向教学、质量倾斜。然后,组织校长和教师代表共同起草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指导意见》初稿。各学校召开了由全校教职工参加的座谈会,并将修改意见反馈上报。经过几上几下反复研讨论证,反复修改,最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实施意见》。

也有少数教师有怨言。个别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教学成绩虽然无法与年轻人相比,但没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做对自己不公平。这种声音刚一出来,很快被更多一线教师的声音淹没了:“绩效工资本来就是要按绩效发放,职称、教龄已经在基础工资中充分体现了。”

申志国说:“现在,教师不仅都争着上课,而且还争着当班主任,就连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也抢着给学生上课。”

变化还发生在许多细微之处。在鹿头中学,暑假后刚接手初中一年级的刘老师开学第一天上课,就能准确地叫出每名学生的名字,并能准确说出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特点甚至脾气性格。这得益于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升入新学校,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至少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过去很正常的事,在“三全管理”的大背景下,成了影响办学质量的大问题。于是,《涉县中小学生成长档案》诞生了。档案围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和各年级教学目标,形成了全县中小学生成长评价表和学段衔接表,让新教师一目了然。

在对每名学生成长进行全过程管理中有两条管理线,一条是学生从学前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全学段覆盖的经线;一条是在学校横向层面,从校内到校外全时段覆盖的纬线,形成了一张无缝隙的“管理网格”。

涉县教体局党委委员杨保方说:“教育对象(学生)时时处处处在这样一个精细化的管理网格中,提升育人质量就会成为一种必然。”

队伍:专家型人才成长在路上

在涉县不仅校长、教师是“专家型”的,就连学校的烧火工也要是“专家型”的。

随着“三全管理”逐步深入,在使全县教育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的同时,涉县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也迅速提升。

上学期末,龙北小学给每名学生家长印发了一份家长通知书。从通知书设计来看,有校长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还有学生的表现、成绩,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征求意见表等——与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但“特别”的是,这次学校要求学生回去后必须把通知书向家长朗读一遍,与家长讨论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整理填写在意见表上。

为什么要让学生亲自朗读并填写?申志国说,通过让学生朗读通知书,对家长意见进行整理、填写,一张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长通知书,变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对学生朗读能力、信息收集整理、写作能力的“特别”训练!

申志国说,“三全管理”的提出,让“每个人”(全员)从“每个细节”(全过程)、“每个方面”(全要素)审视自己的工作,若没有这样一个全面的审视,就不会发现“通知书”本身除了承载与家长的沟通功能外,还可以承载教育、学习等许多功能。

距龙北小学20多公里外的索堡镇常乐小学,该校五年级(1)班在2016年升级统考中,班级总分、平均分居全镇倒数第一。班主任李会杰参加县里开展的“三全管理”大家谈,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

她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性格差异、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组4人。在班级显眼位置张贴了《小组升降晴雨表》,组与组之间也开展评比。对于表现最好的小组,第一次奖励一块橡皮,第二次升级为圆珠笔,累计到第三次则是笔记本。

李会杰说,这些小奖励,对城市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山村孩子而言,却弥足珍贵。这种做法取得了一举多赢的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进取之心,还提升了班级的教学质量。现在,班风彻底变了,过去学生“要我学、不愿学”,现在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在涉县,不仅校长、教师是“专家型”的,就连学校的烧火工也要是“专家型”的。

一根长长的铁钩子、一根长长的铁耙子、一根长长的铁挑子、一把长长的大铁锨,这是龙北小学李建锋师傅烧火的4件“法宝”。

“烧火也是一门学问,其中掌握火候是关键、是技术,火烧不好,做出来的饭菜学生就不爱吃。”李建锋兴致勃勃地说,“钩子是用来钩火的,挑子是用来挑火的,这两件工具主要用来保持大火。比如,做大米饭,开始时需要大火,钩子、挑子就派上用场了。耙子是用来耙废渣的,大米下锅滚开后,就需要保持中火,这时候耙子就发挥作用了。大米到了六七分熟的时候,中火就得变小火,铁锨就该登场铲煤压火了。”

饭菜做得怎样,嘴说了不算,碗说了算——如果碗里净了,说明饭菜做得好;相反,就做得不好。不好就要有“说法”,就会纳入后勤管理年终考核目标。“这是烧火工岗位上的‘三全管理’。”李建锋自豪地说。

近日,从邯郸传来一则消息——2017年,涉县教学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中考成绩全市第一,而且创造了各单科成绩全市第一的奇迹;高考本一上线突破700人大关,高考万人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二。

这样的成果,是涉县历来靠“死抓高考、抓死中考”都没有取得的。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