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大学文学系张璞
【慧聪教育装备网】青春热血献祖国
在祖国边睡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鱼米之乡,有一座古老的县城一富锦。
在富锦中学的校园里,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学生会主席张磺,则是更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使得多少同窗钦羡,又得到多少异性的爱慕。
同窗挚友王霞,当时芳龄18岁,天生丽质,秀外慧中,在中学三年互相帮助的学习生活中与张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前夕,身为共产党员的张璞,面临人生中最残酷的选择:一边是自己挚爱的恋人;一边是祖国需要参加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的解放战争。他对王霞念了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报祖国,两者皆可抛。令张璞欣慰的是,王霞完全理解并支持张磺的选择,愿与他风雨同舟,等他把家还!
文学系1984级学生、抗美援朝老将军张璞
1948年2月,张璞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军大学,经过6个月的军政训练后,分配到3纵队(后称40军)118师352团1营,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义县战斗、锦州战斗,江西会战中的胡家窝棚战斗,平津城行中的新保安战斗,张家口图歼敌11兵团的大会战,参加了渡江战役武汉战斗,广西战役灵山战斗,渡海战役白马非港登陆战、海口大会战。张璞和战友们的热血、汗水和足选留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海南岛。
张璞从东北打到海南岛,1950年6月25日,明鲜故争爆发时,为了保家卫国,他不顾个人安危,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继而又挥师北上。1950年10月19日,解放军雄赳越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朝军队并崩浴血存战两年零七个月,歼灭敌人一百余万人,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美英法等16国联军,取得了抗美极朝的辉煌胜利!
回首这段往事,现已白发斑斑的张老将军感慨万千。当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本来已经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立志当一名工程师。可为了国家的需要,为了民族的利益,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志向,投身于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按照张将军自己的话说:“一个人,不见得你所追求的目标就能达到,也不见得你的志向就能实现。有时候,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比你个人的追求更重要。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凯旋回围后,1958年12月,张琪到军委工程兵科研设计院(后改为科研部)给部长当秘书。经白炳勋将军椎荐,他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系军工班深选3作。1964华3月又回科研部先后任参谋、部长秘书、政治部主任兼核试验项目组组长等职。
1963年7月,张璞同参加核试验项目组人员在北京集结,坐军用专列直达新疆吐鲁衢。下火车后乘军用汽车浩浩荡荡奔向罗布泊戈壁荒漠死亡地带。
张璞和工程技术队的战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为了祖国未来的安全而忘我工作。在日记中,张璞写道:“罗布泊戈坐荒淇,你这死亡之地!为了振兴中华,我们来到这里。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甘愿在你这死亡之地创造生的奇迹!”
终于,奇迹诞生了!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整,天向地裂的响声震耳欲聋。顷刻间,火红色的蘑菇烟云在罗布泊戈壁荒漠上空急剧升腾.....
参加核试验的人员热泪盈眶,纵情跳跃、欢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此时此刻,张璞激动得不能自已。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其中包含着自己和战友们多少心血和功劳?这份自豪与成功的体验,是别人无法感受得到的。
现在提起当时的情景,张老将军满面兴奋,眼睛里放出执著的光芒,似乎对那一段经历缅怀至深。而且还告诉笔者一些当时不为人知的内幕。当时核试验的研制相当于国家绝密,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包括自己最亲最近的家人也得瞒着。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张璞只能以沉默相对。而妻子还怕英俊且职位颇高的丈夫被当时部队文工团的年轻漂亮演员给瞄上抢走了呢。在工作与家庭的矛盾间,张璞只能选择无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璞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啊!据张老将军所说,《横空出世)、《东方巨响》这两部电视剧都是以当年他们搞核试验的经历为蓝本拍摄的。
夕阳正红搞创作
1989年4月,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张璞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退出了工作岗位。
身为将军,如果他想要退休以后的生活更加舒适,完全有理由向国家开口,要求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利益。然而他并没有那么做,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只是默默地住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套并不北究限的单元房里,和老件相酒以来,携手共度晚年。
必现将不并不像别的老年人那样,舒服服地安应晚年,享受儿女的孝顺,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观和价值观。张老将军说:生的价值在于在献你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哈也不干,还有什么价值可言?没有奉献就没有价值!现在你们在大学里所学的如识,不也是为了振兴中华而准备的吗?有人说,我就是为了自己,那不对,你自己家庭开一个商店的话,也得向国家交税,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离不开国家的,所学的知识、所做的
事业都应该建立在为国家奉献的基础之上。’
周恩来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而张璞将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按照张将军的话说:“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早晨和晚上都不一样,都在发展之中。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学习。”
张璞先后在几个学校进修:东北军政大学,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系,北京人文大学文学系。东北军政大学的学习,使得他掌握了各种军事技术知识;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系的学习,则在罗布泊搞核试验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北京人文大学文学系的学习,则为他晚年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提起当年在人文大学学习期间周宏兴校长给予的帮助,张璞就满怀感激之情。晚年的张璞,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如《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辽沈战役中的故事》、《平津战役亲历记事》、《我参加了南征北战》、《南征北战的普通一兵》、《奉献青春和余热》,一些优秀诗篇,如《思念》《罗布泊的日出》、《深秋的黄昏》,多简发表在《人民文学》、《校园文学》等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刊物上。而他最成功的作品,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的《远东大决战》,曾引起非常的反响。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他,要求把作品进行深加工,拍成一部12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
提到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张将军很是谦虚,总说自己“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对母校颇有深情。提到在人文大学的学习对他日后创作的影响,张将军颇有感触地说:“在人文大学的学习,对我写作成才,是一种很强的推进剂。如果没有在人文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估计文学创作的道路我走得不会这么顺畅,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的确,张将军对他在人文大学所学的知识不但能消化吸收,而且还能学以致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我们北京人文大学的骄傲。现在,张璞将军还担任北京人文大学的德育导师,经常回母校作报告,讲述战争时期的史实,并引导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
张将军老有所为,身兼数职。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文学作家俱乐部会员,武汉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顾问,北京顺义区老干部局顾问,北京顺义区关心下一代协会顾问,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馆刊《作家与读者》聘为专栏作家。“人生七十古来稀”,张璞将军把青春献给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晚年又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余热。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张将军经常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退休以后,张将军先后被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二中,城关一中、二中,职业高中,仁和中学,龙湾屯中学、中心小学,赵全营中学等27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顺义区公安局、工商局、石油公司等单位做过报告。当然,对于母校北京人文大学,张璞将军更是全力相辅,为母校做过不少的讲演。先后讲的题目有: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教国,飞夺泸定桥,平型关歼灭日军板垣师团,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香港回归、雪洗国耻,喜迎澳门回归,学志愿军精神、铸爱国心、立志报国,学雷锋做精神文明的学生,顺义子弟兵在雪马山打击美英法侵略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继承先烈遗志,做四有人才,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
说到成才,张璞将军指出,一个人的成才有三个因素:家庭、社会和个人、三者缺不可。最根本的则是个人因素。他说:“现在的年轻入i是学知识的好时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给年轻人提供充分的优越的条件,关键就看你们自己了。清华北大又不是只给别入人开的。当然,实在是基础不好不能进国家名牌大学的,也大有入在,但并不是没有出路了啊。人文大学为考不上大学以及想补充自身知识的人创造了条件,井向社会广招学子,把一部分流失的爱学之人再挽救回来。可以说正是这样一批办学办得比较出色的民办学校,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啊!”
带着满意的答案,笔者结束了采访。感觉一个下午的交流,从张理将军都里学到了不少在学校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张璞将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最后,应笔者要求,张将军提笔书写,为母校送上他真诚的祝福:“为振兴中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