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民办学校发学位补贴 接近教育券制度

慧聪教育网 2018-04-09 14:15 来源:明言财经

【慧聪教育装备网】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大概率会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弥补民办与公办的生均教育经费差距,进而促进教育均等化。

近日,深圳市部分就读民办中小学的深籍或持有居住证的非深籍家庭开始申请2018年度的学位补贴。早在2012年,深圳开始对符合本市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条件的学生就读民办学校给予学位补贴,2017年将补贴标准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年最高为7000元,初中每生每年最高为9000元。

义务教育是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义务教育则需要成本。早先地方政府采用户籍作为识别工具,仅向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提供服务。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以后,大量的非户籍人口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如何向随迁子女(亦称流动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成为一个问题。

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始相关实践的大城市,更在2008年推出三年行动计划,大幅降低随迁子女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门槛,曾经是国内城市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榜样。由于传统公办学校的容量是依照户籍人口设计的,短期内接纳流动儿童在上海就读,公办学校一时无法容纳新增的学生。上海采用了向民办中小学采购学位,向流动儿童提供,对每个学位的补贴逐步增长至5000元,当前为6000元。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远低于上海,公办小学的容量更小。相比上海,流动儿童在民办小学就读的比重更高。据《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2015年,深圳义务教育中,在校的流动儿童共有78.58万,占全部在读学生的69.54%,其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只有36.29%,只占流动儿童的46.18%,其余的均在民办学校就读。

尽管民办中小学有高收费高质量的学校,但民办中小学整体的教育质量与公办中小学差距较大,核心原因在于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而生均教育经费差距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政府财政投入的差距。

2015年为例,全国的地方教育和其他部门直接管理的普通小学(主要是公办小学),教育经费收入总计为9332亿,其中来自财政(包括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等)为9250亿,占总经费收入的99.13%,折算下来,财政对每生投入近1万元。而民办的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总收入为456.5亿,仅有85.5亿来自财政,占比18.72%,生均教育经费仅有6400元,仅及公办小学的60%,其中财政对每生的投入仅有1197元。

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解决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需求,有两层好处:第一,在公办教育受限于编制等因素无法快速增加供给的情况下,民办教育能及时满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第二,政府购买可能会降低家庭的学费支出,但大概率会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弥补民办与公办的生均教育经费差距,进而促进教育均等化。

此外,该政策还能促进民办学校间的竞争,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比如,与上海相比,深圳的该项政策更接近教育券制度,教育部门在家庭挑选民办学校上干预甚少,当家庭及其选择的学校同时在目录内,家庭就可以拿到补贴。目录内的民办学校势必为此而竞争,进而提升教育质量,以用更少的经费达到与公办同等的教育质量,反过来激励公办学校提升效率。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