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对话新手老师:三步让乡村孩子爱上读书
【慧聪教育装备网】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的问题,又再一次被翻出来。在这个智能设备爆发的时代,不少成年人都可能很久没有读完一本纸质书了。
和成年人的“懒惰”不同,小学是课外阅读开展的最普遍的阶段,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当提到小学生的阅读时,很多人想到的画面应该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或教室里,翻开崭新的书本,沉浸在书香之中。
但在湛江市太平镇文里小学,情况却有点不一样↓
“图书室里的书都发霉受潮了,平时也很少人去看的。”在文里小学支教的乡村教师吴恩良告诉我们,学校里可供孩子们阅读的图书本就不多,湛江又处于沿海地区,天气潮湿,不少书本积压着都发霉了。
去年开始来到文里小学支教的吴恩良老师,已经和这里的孩子们相处了一个学期,度过了150个日日夜夜。在吴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在改变,成绩也在不断进步,但孩子们的阅读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老师。“对于城里的孩子,阅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乡村的孩子,能够阅读的书籍非常少,根本谈不上什么阅读条件和环境。”
作为护烛·乡村教师关爱计划的1对1帮扶对象,卓越教育一直追踪着吴老师的支教情况。“通过跟吴老师的线上交流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文里小学的孩子们的阅读问题急需解决。作为一个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让孩子们在未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卓越教育决定要帮助他们,从零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从湛江回到广州后,卓越教育护烛项目负责人马上征集内部资深老师的意见,挑选了《小王子》、《三字经》、《老人与海》等一百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送到文里小学。
硬件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才能让从无阅读习惯的孩子们开始阅读呢?为此,卓越教育特别请来卓越大语文老师林立明,与吴老师开展了一次线上教学交流,指导吴老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自由选择培养阅读兴趣
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希伯来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孩子们每次阅读完之后都能“尝到一点甜头”,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本身产生好奇。
而这种方法,也是林老师给出的第一个建议。“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当他们能自己把一件事做好了,才会产生兴趣。”
文里小学的孩子们平时接触书籍的机会本就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难的。“这本书是不是他喜欢的,要孩子们自己翻过了这本书才知道。如果他对这本书有感觉,才会拿回去;如果是他不感兴趣的,就算强制发给他,那这本书也会失去效用。”
所以,林老师表示,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书籍,是培养他们阅读氛围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至少有这么一段期间,让孩子们发现,原来阅读还是挺有趣的。”
孩子们收到卓越教育赠送的书籍后写下的日记
由浅入深加大阅读难度
吴老师带的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因为从小缺乏阅读习惯,导致他们的阅读水平和二年级的学生相仿。吴老师提到,“他们平时喜欢看的都是笑话书、漫画书之类的,对长一点的文字不感兴趣。”
林老师指出,阅读是一个不断攀登阶梯的过程,要等到孩子们爬到一定高度,才能够继续带领他们一点点往上攀爬。孩子们目前还处于对文字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阶段,需要先阅读一些能让他们感兴趣、且与他们水平相符的书籍,等到养成兴趣后再慢慢增加书籍的难度。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思考、探讨书中的问题,从不同角的度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提前准备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读书: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你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这个主角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了另外一个选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他不这样做,又会发生什么?
——把这个段落或者结尾删掉,让你重新来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从最浅层的问题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下深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加深他们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还可以试着提前准备好整个故事的思路图,引导学生把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在黑板上画出来。课后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拍个照,把阅读的成果记录下来。”
林老师强调,在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时,可以尽可能地变换不同的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讨论、绘画外,还可以通过演绎、对故事情节的改编等方式来进行。如果他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就可以选择用绘声绘色的方法把书上的故事演绎出来,但只演到高潮就戛然而止,让吊着胃口的孩子们自行读下去。而再进阶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当导演和演员,一起把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只有真正融入一个故事里,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角色,才能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把故事读懂读透。”
围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在交流过程中,吴老师提出了一点担心:“班上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身边,他们一回到家就看电视、玩游戏,没有心思读书”。
林老师认为,阅读是需要氛围的,一个相对大家在一起阅读的环境,会容易让他们静下心来去阅读。“对这批孩子来说,家庭无法给他们一个阅读环境,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这样一个环境。”我们可以每天或每周专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们坐在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后,举办阅读分享会,引导孩子们分享近期阅读的内容,如“我读了什么书”、“为什么我很喜欢这本书”等。
“老师一定要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林老师强调。身教重于言传,当孩子们发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在安静阅读时,就会受到感染,钻进这个他们从未发现的世界。
吴老师组织班上的9个学生一起阅读
是阅读能力,也是学习能力
线上交流到尾声时,吴老师深有感触:“由浅入深地提问、思考,用演绎的方式表达课本的内容……这些方法其实我在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用过,但却从来没有试过用在阅读分享会里。”对此,林老师表示两者是共通的,“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论语·学而》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恰恰是孩子们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的故事,打开他们对不同事物的认知,可以让孩子们像在阅读分享会上发表自己观点一样,自如应用知识点。
当孩子们掌握了这种最核心的能力,“务本”之后方能“道生”。“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孩子们掌握了知识点也不一定会用。最重要的还是要一点一点培养他们的理解力、赏析力和表达能力,再外的一层才是如何将知识点运用到实战中的技术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