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专访广东省名校长李建民
【慧聪教育装备网】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李建民顺利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成为570万考生中,最幸运的27万人之一,大学毕业后,怀揣教书育人理想的他,毅然踏上了教学之路,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历史老师到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再到河南省教育厅督导室主任,原本可顺利进入仕途,青云直上,然而李建民却选择坚持初心,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历任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校长、中大附属外国语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校长。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从内陆到沿海,从普通学校到双语学校,再到国际学校,李建民从未停止过自己对中国理想教育模式的探寻与求索。
茅庐三顾,与中大附外结缘
问:在您的履历中,我注意到,您曾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一手打造成广州市十大民校之一,您又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的创办人,办学经验可谓相当丰富,成果辉煌,原本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的年纪,是什么原因让您不辞辛劳,再度出山,担任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校长呢?
李建民:实际上,刚退休时,中黄国际教育集团黄董事长就对我发出了聘书,原想既然退休了就好好回老家休息,安享天伦,即便自己闲不住,老家那边也有好几家学校聘请,且给个人开出的待遇还比现在的高。可黄董事长锲而不舍,不惜‘茅庐三顾’,特别是他对国际教育本土化的理想和追求,深深打动了我,于是下定决心加入中黄国际的大家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实,创办一所中西合璧、国际化,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学校也是我个人的夙愿。过去,中黄国际一直致力于“中西合璧”国际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实现“国际教育本土化,传统教育国际化”。这实际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精神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世界眼光”。
如今的社会就像一个地球村,时空感越来越小,而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我们也从追随别人、遵守规则的角色转变为引领世界、制定规则的角色。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也就意味着中国正走向国际,这也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更加具有国际情怀、世界眼光,更加要有多样化,但同时又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提出“东方伦理智慧,西方科学精神”,实际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一味完全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摒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化社会的发展。
到我这个年纪,名与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只希望还能干点实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更适合中国孩子、更接地气的国际化教育。
李建民与联合国副秘书长合影
常抓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问:您曾多次谈到养成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地在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推行养成教育。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你在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是如何开展养成教育的?
李建民:说到养成教育,我想先说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
当年,偶然与一名毕业生相遇,那位学生见到我,非常激动地走上来:“李校,我和您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有天中午,我看见您在校道里,弯下腰,捡起了一片小纸屑,您的这个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那一刻,我的感触很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育人,率先示范,如果作为校长、老师,都不能做出表率,又如何说教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何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
还有一次,曾经有名家长向我投诉一名老师,我问家长:“您要投诉这位老师什么?”这位家长非常不满意地说:“我投诉老师骂孩子。”然后我就好奇地问:“老师怎么骂孩子了?”“这个老师在我孩子的期末评语里写着:‘该同学学习努力,成绩一般。’这不是骂我孩子是笨猪吗?”我当时恍然大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个细微的评价、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经历这两件事后,我就更加用心地去做好管理工作,要求教师言传身教,教育更多时候不是说教,而是率先示范,身教重于言教,一言一行都在潜意识地影响着孩子。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特别强调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号召全体老师在全校范围内推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是要求老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
对国际化教育的积极探索,信心满怀
问: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的定位是一所“国际化学校”,容中国及IB(世界文凭组织)教育理念精髓于一体,致力打造具有中黄特色的教育教学,但要真正做到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育,顺利拿下IBMYP会员学校资质,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您的信心来自哪里?
李建民:首先,我们的办学理念与IB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相一致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同;
其次,我们拥有一批非常著名的IB国际教育专家。例如中黄国际教育崔建社总校长,是IBO国际教育培训官、IB学校授权专家和中国教育部国际学校评估专家。有崔总校长的指导,我相信我们学校在学术上、专业上的实践都能更符合IBO的要求,我相信我们也会得到更多IB国际文凭组织的指导与帮助;
再次,我们拥有一批具有高水平双语教学能力的老师。他们具有比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也有从事国际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我认为由他们担任MYP教学任务,一定会让学校的国际化教学走在行业前列;
最后,我们有一批认同IB国际教育理念的学生与家长。我相信,有了IB专家的指导、良好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学生以及家长资源,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拿下IBMYP会员学校的资质。
重视师资队伍转型,为国际化学校保驾护航
问:我们知道,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的最终执行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的IBMYP会员学校资质的申请,还是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学,都需要出色的教师团队。可我们知道,在时下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大多数还是以中国传统教学为主,那么,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如何确保管理团队及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为“中西合璧”国际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呢?
李建民: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过来。要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传统以师为主、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危害;认识到我们目前实行的这种以生为主,探究为本、概念驱动、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从学校层面来讲,就要加大老师的培训力度,激励、考核双管齐下。我们不仅要求转变,还要求教学部门拿出一套好的教学模式出来,以点带面,做出示范,从而全面推开,让学生、家长、老师能确切地感受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下一步,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层面,还要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进行课堂模式改革。
在学校管理层,我们整个管理团队一起制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发展愿景,除此之外,三年发展规划还要交给全体教职工检阅,让大家形成共识,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学校每周都要安排老师进行培训研讨,老师们在共同探究中不断提出自己对课堂的想法,从而让老师们对学校实行的课程有更深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可,并导致行动。
除此之外,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鼓励教师表达、研讨,整个学校的工作目标形成一致,大家认同,慢慢转化成干部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的文化特色就水到渠成了。
为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我们还打算推行名师工程计划,希望通过名师的打造,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及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为学校里的每位教师设置了5个“1”的任务,即一学期1篇千字文(教学反思),一学期1节公开课,一学期读1本教育专著,每人有1个科研课题(主持或参与),每个老师带1名(或多名)差生。
一往无前,课改“大翻天”
问: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非常注重数、理、化的学习。中黄国际教育总校长崔建社曾说,“我们现在做的是前无古人,后有无数来者的教育。”那么,在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是怎样在中国教育体制这个大坏境下实现转变,以达到做真正中西合璧国际化教育的办学目的?
李建民:从理论上来讲,IBMYP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改革的教育理念是不矛盾的,高考改革就是为了摈弃过去那种只考察学生死记硬背模式的教学,代之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路、想法。“死记硬背”和“悬梁刺股”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们要从观念上转变过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化被动为主动,他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记忆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理解力、感悟力才能更强。
我们国家新课标改革里面,也谈到要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而这些理念与IB的教学理念是相融相通的。但我们看到新课标提出的这些理念虽然与时俱进,却并没有一套理想的教学模式保障这种理念真正执行下去,我们的老师迫于考试成绩的压力,仍然在做着和新课标改革要求背道而驰的事。
而我们实行的中黄快普乐探究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学的主体从老师变成了学生自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黄快普乐教学法鼓励孩子主动动手动脑,积极探究学习,合作式学习,学生自己就是老师。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对中国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改革,更是一种突破。
下一步我们学校不管是国际部还是双语部,都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国际部实行IB教学模式和中黄快普乐探究教学法;在双语部,我们也要引用这一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来改变原本那套以师为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们学校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标准更具国际范
问:我们了解到,国际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别还是很大的,例如国际班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养较高,上台应变能力比较强,而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书生气质比较浓厚,我们想知道,在您的心中,对“人才”这两个字是如何定义的呢?
李建民:关于“人才”的定义,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就是:要先成人,后成才。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养,然后我们才谈知识、能力,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要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学校现在很注重抓“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
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立德树人,我们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有道德的、有教养的人才,这种“才”才能为社会做真正的贡献。反之,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这个“才”越大反而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蔡京、严嵩、汪精卫……无疑都很有才,但最后都成了遗臭万年的人物,这些都很值得教育者反思。
第二就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不是学习好就是人才,“人才”的定义是广泛的,每个人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把优势、能力发挥出来,我们也可以说,那是一种“才”。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们学校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自信,从而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发光发亮。
问:您认为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的学生在毕业时,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李建民: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博闻善思的学习者,精汉通英的国际交流者,正心修身的未来创造者。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毕业生,更具有“国际范”。他们是素质全面、特长突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的人才。
首先是全面发展,不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那种高分低能的人;
其次,他们是有个性的发展,他们有一、两门特长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能在所在的领域发光发亮,比如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对多国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了解等;
再次就是他们具有良好的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学硬背,考过即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可持续性;
再者,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交流能力。他们能在台上侃侃而谈,亦能在台下从容应对。还有他们应具有良好的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他们站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信仰之间,能够用理性、批判性的思维去衡量、取舍。
同时,我们的学生应具有一颗自信、阳光、大气和博爱之心,以及国际化的情怀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