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在这里自由翱翔

慧聪教育网 2018-05-07 10: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装备网】——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观察

“互联网+教育”在这里自由翱翔

北京市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上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机器人“管家”。本报记者杜玮摄

这两天,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教育信息化企业的代表聚集在这里,参加这场教育信息化的盛宴,关注影响教育革命性变化的新进展,体验教与学模式变革背后的“黑科技”。这里是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的现场。

此次活动是继2012年深圳、2015年青岛展示活动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以深化融合为特点,展现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运用,推动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一系列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经验和成果惊艳亮相,让参展的教育界内外人士大饱眼福。

信息化实践支撑下的新高考更科学

在上海市的展位上,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育教学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时敏身旁总有人围着他问个不停。吸引人们目光的,是晋元中学网上走班的育人新模式。2014年,上海启动新高考,实体走班成为必然。如何为实体走班的孩子们提供更多元的学习选择,同时弥补走班带来的师资不足问题,成了晋元中学思考的新命题。

孙时敏说,晋元中学探索出了一种实体走班与网上走班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学生打造了一条选择性学习的立体化道路。在网络学习走班平台上,学生们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听微课、查资源、和老师同学交流心得。对于实体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网上平台有着拓展性学习的自助大餐;对于学习上吃力的同学,平台则会“对症下药”,提供富有针对性的“配送式”套餐。

除了满足教学需求方面的探索,上海市还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制度要求,研发出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为高中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状况提供过程记录,服务于高校招生等环节。

上海市展区对面是浙江省展区,站在大屏幕前的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二部主任莫世荣,正在为围观人群介绍信息化技术为新高考带来的改变。“建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以多样选择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5年建了1384门网络课程,71万余名学生在选课,整套教材下载超过12.4万册,相当于每个学校下载超过200册。”莫世荣说。

除了可以自主选课、跨校选课,学生还能在网络平台记录学习过程和成绩,学分也将直接记入学生电子档案。而邀请高校教师为普通高中开选修课的“线上直播和线下指导”的混合式模式也成为浙江开启的“新玩法”。

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

信息化技术不光要应对教育变革的新挑战,同时也要在解决老问题上不断发力。

在海南省展区,正中央一块大屏幕放映着我国最南端的学校——三沙市永兴学校的学生们接受同步远程教学的画面。“同步课堂”是海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有力工具。针对城乡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海南全省所有市县实施228间“同步课堂”项目建设,目前,已探索出同步授课、二阶同步、同步主题班会等多种教学模式,双方师生学习共同体结成。

而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方言重、发音不准问题,海南全省村小、教学点“智能语音教具”全覆盖也已完成。针对教学点缺师少教问题,956个教学点“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全覆盖。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在现场向记者介绍,海南省还搭建了帮助教师教学、教研的“好研网”,全省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研、视频课堂、互动观摩等形式,实现多主体、多层次、跨时空、“面对面”的实时讨论交流。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快速推进,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0%多,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从8台增长到12台。而2012年底启动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全国6.4万所教学点配备了卫星接收和播放设备,完成了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8个学科两个教材版本的资源整合和开发。2016年起,该项目升级为“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继续整合开发小学四至六年级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资源,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信息化理念让创新打开新维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教育信息化的魅力还在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展馆前,白家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王静伊和小伙伴们正在为围观者展示一款集远程监控、湿度感应、雾化喷水功能于一身的“管家型”机器人。这一机器人是王静伊和同学在参与学校社团、校本课程、校外活动等过程中合作完成的,运用了单片机、微编程、3D打印、简单电路等各领域的知识。

而在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展区,更多脑洞大开、自带流量的创客产品让人眼前一亮。随音乐律动变换颜色的悦动播放器,运用传感原理一直打不倒、为高三学子加油打气的小Q机器人……背后无一不凝结着学生们满满的创意。据学校创客课程负责教师周茂华介绍,学校的课程从高一的大班普及化到高二的精英化、自主化,有助于学生从体验感知,到将想法变为现实,再到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梯度化发展。

在创客教育领域颇有经验的还有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一门用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音乐的MIDI(乐器数字接口)音乐课程亮点颇多。集合音乐创意和MIDI技术,多学科知识交融,制作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阿卡贝拉、新民乐、新世纪音乐、音乐剧等各种音乐形式尽数囊括其中。

正如温州实验中学校长倪彤所说,学校追求的正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玩物丧志”到“玩物励志”,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科教育由割裂向跨界转变,信息技术从支持到融合转变,教师成长由日常教学向集体研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向探索转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