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未来”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举行
【慧聪教育装备网】5月8日,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成功举办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这也是海淀区首次在民办的国际学校召开的办学实践研讨会。研讨会以“全人•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成果。
与会嘉宾合影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乔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原校长、黑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王佐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国家督学、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等专家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海淀教育两委一室班子成员、机关科长、各学区、中小学党政正职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建立于1993年,是全国首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寄宿制学校。建校之初,办学者张杰庭便立下了“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走上国际教育道路之后,执行校长范胜武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培养目标,通过小、初、高十二年一贯制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张杰庭董事长致欢迎辞
锡华集团董事长张杰庭在致辞中,对政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教育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范胜武校长带领学校进行的改革进行了高度认可。
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更加注重其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他们在这里,从金色童年,到懵懂少年,再到阳光青年,接受了完整的一贯制教育,挖掘自身潜力,并将爱传递,成为了大写的“人”。以学生为主角的短片《拥抱》,展示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范胜武校长做报告
范胜武校长以《全人教育,奠基未来》为题,从六个方面分享了学校优质的办学经验。他们追寻着“全人教育”的脚步,创设了“立体课程”立交桥,实施“全息教育”模式,打造“全情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多能学生”,孕育了独特的“全人文化”。一直以来,范胜武校长带领他的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扎实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主持人柴璐研讨会现场采访教师和学生家长
教师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实施者、落地者,家长则时刻感受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都是学校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璐在教师、家长访谈环节,抛出了一系列大家关心的话题,在亲切而深入的交流中,生动再现了学校的改革成果。
学生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是学校办学成果的直接显现。全课程育全人,选课走班发现独具个性的人,在学校教育文化的熏陶下,他们实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演说家课程”展示《我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好生活》,呈现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他们的自信、大方、阳光感染了所有参会人员。
褚宏启先生对研讨会进行点评
褚宏启先生、王佐书先生分别对研讨会进行了点评。他们对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褚宏启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全人教育”给了孩子一个健康的身,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勇敢的心;全面的课程、全息的教学、全能的教师,三位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民主、自由的管理氛围充分激发了教师、学生的潜力。这里的领导和教师尊重学生的需求、感受,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去考虑,把学生的心灵点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他们未来的发展而奠基。
王佐书先生对研讨会进行点评
王佐书先生的十句话,从办学目标、教育方针、评价体系、教育方法、校园文化、素质培养、教师队伍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学校高度赞誉,对学校领导及教师队伍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做出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里的教师在用全人格教书育人,学生在用全人格学书育己。二十一世纪人在真正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笃实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里的校园文化带领着学校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文化打造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拥抱理想,拥抱未来。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杰出的教育家不仅为千百个家庭带来幸福的希望,更以自身的努力求索、笃实践行,为国家教育改革寻找更多元的路径。以范胜武校长为代表的二十一世纪人是民办教育的标杆、国际教育的典范,展现了教育的一幅明媚画卷。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指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从实验学校向国际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规划面向全球办学的方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孩子发展的国际教育模式,用更加多元、开放的眼光来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为培养符合国际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学校以课程为载体,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中西合璧”的课程定位,把塑造“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与创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注重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和胸怀,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及全球意识,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海淀教育两委一室将继续深入推进名校长培养工程,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名校长培养基地,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校长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和引领作用。同时,为他们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发挥高校理论引领和名校长实践指导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建构多元的学习共同体,助推名校长的成长。(文/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