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文教价值——第一届春之谷蜜蜂研讨会
【慧聪教育装备网】2018年5月19日作为庆祝“世界蜜蜂日”活动的一部分,北京春之谷国际蜜蜂教育基地举办了“第一届蜜蜂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蜜蜂的文教价值”,邀请了各界嘉宾和大家分享了蜜蜂养殖、蜜蜂教育和蜜蜂文化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公布了“蜜蜂教育月”的参与单位和活动计划。
研讨会的发言嘉宾包括,著名文字学家白双法老师,德米特中国协会的秘书长沈立老师,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科普教育推动者姚军老师,北京山水伙伴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郑岚总经理,北京恒星学校与张家界真味有机农场创始人王健老师,北京昌平区养蜂协会会长王建军老师,春之谷学园负责人郁宁远老师,春之谷学园蜜蜂课王帮凤老师。
与会嘉宾还包括,“天使在线”负责人李春华老师,“蜜蜂教育月”发起方安德华旭耕读书苑的贺志宏老师、东莞半坡学校的陈日阳老师,以及“蜜蜂教育月”参与单位一禾华德福学园的周海棠老师、邢台市第四幼儿园的王海鹰园长、张华茹老师及李华青老师、邢台耕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李保生经理。
此次研讨会上,大家就中国蜜蜂养殖和蜜蜂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以下按发言顺序收录了各位嘉宾分享的主要内容:
姚军老师发言题目为“室内蜜蜂观察箱的应用和蜜蜂科学教育”。姚老师有二十多年蜜蜂研究和蜜蜂教育的经验,认为蜜蜂是最方便做科普教育的昆虫之一,而且蜜蜂具有生态、农业、食品等多方面的价值,所以希望能把蜜蜂的科普教育带给更多的孩子。在蜜蜂教育过程中他发现,使用传统蜂箱进行观察时孩子容易被蜂蜇。为了改善这个问题,他发明了室内蜜蜂观察箱,将蜜蜂观察放在室内进行,而蜂箱的出口放在室外,得以将蜜蜂与观察者完全分开,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姚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春之谷学园“蜜蜂教室”的室内蜜蜂观察箱,讲解了模块化蜜蜂观察箱的结构、原理和他设计的一系列蜜蜂科学教育活动,如观察蜜蜂舞蹈、追踪蜜蜂回巢、测量蜜蜂飞行距离、设计探索性活动、蜂蜡蜡烛制作和蜂蜡雕刻等。在问答环节姚老师和与会者探讨了中蜂和意蜂所产蜂蜜的异同、中国传统采集蜂蜜的智慧与现代养蜂业经济效益的矛盾、城市养蜂活动的技巧及其带给学校和家庭的益处。
王帮凤老师发言题目为“蜜蜂教育中的室内活动”。凤子老师在春之谷学园的蜜蜂教室为大家实地介绍和展示了各种蜜蜂观察和蜂产品制作活动,如花粉观察、高年级参与的蜜蜂养育(蜂巢保温)活动和与化学课相关的蜜蜂肥皂制作、蜜蜂树脂标本制作、校内观察和记录蜜蜂行为、春夏采蜜季节野外蜜蜂观察和养护活动等,并带领与会者亲身体验了花粉观察。
沈立老师发言题目为“蜜蜂的文教价值”。沈老师认为蜜蜂是食品、生态、产业、旅游、健康、文化方面的多重节点,具有文化价值、产业价值和生态价值,联系着养蜂业、生物动力农业和蜜蜂教育。学校养蜂的目的就是教育,蜜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它是人天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道德、情感和审美,灵性的、艺术的和人文的文化教育),与目前高精尖技术的人机(人与机器)教育—将人培养成机器最后又被机器打败—正好相反,在科技越发展的今天人就越需要这样的人天教育。人类左脑的理性的、逻辑的发展是有局限的,而右脑的直觉、情感、理想、灵性、觉悟的发展是无限的,前者需要后者的支持才能突破局限。沈老师认为蜜蜂是人天教育的最佳载体。
白双法老师发言题目为“蜜蜂汉字研究”。白老师从中国人用字的聪明开始谈起,“蜜蜂”和“蜂蜜”仅仅是文字换了位置就造出了新词,所以中文能用少数的字命名万物。而汉语言更大的奥秘是文字的归类,不像现代科学的分类,中国人用另一套思维来把握世界。在人类造字前命名万物有两个原则—“有(声)则仿之,无(声)则嚷之”。中国字的另一个秘密是“同音往往同义”,如“蜜”上面的“宓”有浓密、紧密的意思,如果下面换成“山”字就变成了“密”,有草木浓密的意思。白老师还提到“蜂”是简化字,简化之前的“蜂”字是相逢的“夆”下面加三个“虫”字,三个虫代表蜂群,而马蜂是因为体型比蜜蜂大,所以蜂前面加了习惯上用来形容个头大的“马”字。此外中文的蜜和英文的bee(蜜蜂)发音相似也是有原因的,姚军老师后来提到其原因可能是蜜蜂会发出“滋滋”的蜂鸣,人感受到了就自然用带“必”的音来命名,即“有则仿之”。
郑岚老师发言题目为“森林•蜜蜂•我们”。郑老师本着让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的发心成立了公司,遵循“bynature,fornature”(来自自然,回馈自然)的宗旨,通过七年做项目的过程,发现蜜蜂联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看到了蜜蜂真善美的价值。通过研究,她们的团队发现在王朗的森林地区有超过194种植物依靠本土物种中华蜜蜂传粉。中华蜜蜂与中国本土植物一起协同进化了千万年,但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于引进了个体大、产蜜量高的西方蜜蜂,使得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都减少了75%以上。中华蜜蜂很像中国人—个儿小但能吃苦,即采蜜距离更远、温度低时蜜蜂出巢率更高,而项目区山地森林里的蜜源植物分布很分散、花开的又很小,只有中华蜜蜂才能帮助其传粉,所以中国(山区)森林的植被必须依靠健康的中华蜜蜂,这也就意味着森林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着中华蜜蜂,包括很多濒危珍惜物种,如熊猫,以及当地以采集山货为生的村民。蜜蜂与植物是互惠的关系,而传统的蜜蜂养殖也是人与蜜蜂之间的互惠关系,但是当养蜂成为规模化的产业、蜜蜂成为生产资料后,人与蜜蜂的关系就变了—当人类频繁的摇蜜,蜜蜂必须加班采蜜,导致其生病,不得不被喂药。如果人们能够减低摇蜜频率,蜜蜂就能自然的保持健康。我们的农产品大部分都依靠蜜蜂来传粉,人类这种对蜜蜂的高度依赖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在王朗森林的项目区内,人、蜜蜂、熊猫和其他动植物生活在一起,村民主要依靠森林生存,为了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熊猫森林蜜”项目希望能在熊猫栖息地为村民提供森林蜂场的技术支持、采用天然成熟的蜂蜜标准帮助村民提高收入的同时,将一部分盈利投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上—森林巡护、繁衍中华蜜蜂、保护森林。郑老师希望通过与华德福学校的合作,能够让“生于自然,守护自然”和蜜蜂是真善美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孩子。
王健老师发言题目为“学校蜜蜂养殖和科普教育”。王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了几句养蜂的感受:“城市养蜂不稀奇,只要蜜源在近地,农药手机都注意,最是恐怖除草剂”。他认为除草剂对蜜蜂的危害极大,比杀虫剂严重的多,因为使用者对除草剂的危害没有意识。选择蜂种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果在国内目前有朋友想养蜂,王老师主要推荐中蜂,以及芦刺蜂和地熊蜂。中蜂的特点是耐低温,可产冬蜜。从侵略性和其他行为特征看,中蜂像极中国人,而意蜂像极西方人。王老师还提到在南方野外诱蜂的方法:在野外有自然蜂群分布的山区,中蜂和意蜂都可以用各自蜂种的纯蜂蜡来诱,不要用工业化生产的巢储蜂蜡,因为其原蜡含量很低,要在合适的季节选择蜜蜂的“风水宝地”进行诱蜂。据统计,全世界最长寿的人群是养蜂人,因此养蜂不仅蜜蜂受益,生态环境受益,养蜂人自身也受益。意蜂是被人类残酷剥削的奴隶,目前的工业化养蜂实际是在压榨这个物种,而蜜蜂相当于大自然的脖颈,一旦蜜蜂群体崩溃,大自然将会面临危机,因此我们要保护各种有益的蜜蜂物种。最后王老师提醒道:轻易不要玩养蜂,因为不容易玩,要技术,而且会精神“中毒”,无法摆脱!在讨论环节,姚军老师补充道,地熊蜂是外来物种,在野外很可能挤压本土蜜蜂的生存空间,需要警惕,而本土的与味道较怪的茄科植物协同进化的雄峰目前还无法个人养殖,另外中华蜜蜂偏爱采集杂花蜜,尤其是在山区采集中草药的花蜜,但很遗憾目前还没有针对中蜂和意蜂所产花蜜区别的研究。
王建军老师发言题目为“蜜蜂的养殖和蜜蜂教育”。王老师是家中第三代养蜂人,在远离各种污染的深山、蜜蜂能健康生活的地方开辟蜂场。他认为养蜂人的一辈子学无止境,而养蜂技术主要靠实践来积累,从网络上学到的养蜂知识有很多都是不实用的。养蜂重在和蜜蜂交流:仔细倾听和观察,能帮助养蜂人了解蜂群的状态。接触华德福教育后他深深的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了解蜜蜂、热爱蜜蜂还是要和华德福教育合作,因此王老师愿意毫无保留的为下一代提供帮助,实现孩子们养蜂的愿望。
郁宁远老师发言题目为“春之谷的蜜蜂教育”。郁老师提到,现在全球是一体化,生态文明是整个地球的文明,如何让各蜂种和谐相处将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他认为不仅有机农业者,华德福老师也需要中养蜂的“毒”,因为蜜蜂是教育的核心,养蜂可以帮助华德福老师做到极致。2016年全球华德福教师大会提出,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华德福教育100年,全球华德福学校要做三件事:重新阅读《人学》、重新研究当代的孩子、养蜂。郁老师建议在四年级的“人与动物”板块可以加入蜜蜂,因为蜜蜂是头部力量、胸部力量和四肢力量(与更高精神世界联系的直觉力、心魂力、意志力)三者间的和谐,蜜蜂集善美真于一身,可以帮助华德福教育者做到极致;在五年级的“人与植物”板块讲到花的雌雄蕊时,可以代入蜜蜂板块,帮助学生了解雄蕊是如何靠蜜蜂这个爱的精灵结合的,从而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蜜蜂如果消亡,人类只能存活四年;在六年级的“人与矿物”板块,可以蜜蜂为媒介,引导学生发现整个地球生命体结晶的力量和形塑的力量完美体现在了蜂巢中,即天地人的法则显现在六边形的力量中,通过学习蜜蜂,帮助六年级孩子发展自身的六边形力量,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力量。斯坦纳说,有一种语言很年轻,人类刚开始成为它的学生,在地球上我们刚咿呀学语,这种语言就是爱,而蜜蜂正是爱的语言的老师。
由于时间有限,在会场上专家的发言还只是提纲携领的介绍,听众们也没有时间与专家互动。天使在线将在线上提供详细课程,将此研讨会持续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