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你其谁?非你莫“数”!培飞首届思维数学节大揭密
【慧聪教育装备网】引言:重磅消息,重磅消息,9月,2018首届培飞“非你莫数”思维数学节就要拉开大幕了!这是个什么节呢?不会是奥数比赛的“变体”吧?听说这一届思维数学节的题目相当有趣,数学怎么有趣?那么有趣,还能考察出孩子的能力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就让培飞思维数学的教研总监、培飞研究院研究组组长(咳咳,当然也是出题组重要成员啦)夏骏轶老师来给大家答疑解惑吧。
拒绝“刷题”,动手动脑才能“玩”得赢
Kay:培飞思维数学将在9月举办首届“非你莫数”思维数学节,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这次思维数学节的设置和安排吗?
夏骏轶:这次我们9月举办的“非你莫数”培飞思维数学节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区域活动和巅峰对决。区域活动会放在从9月中旬到9月下旬这个时段,分4个年龄组别:4.5-5.5岁、5.6-6.5岁、6.6-7.5岁、7.6-9岁,基本上覆盖了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这届思维数学节的区域活动主要在培飞各个校区所在的城市进行,参加的孩子可以是培飞现有的会员,也可以是任何适龄的儿童。只要有兴趣,适龄的孩子都可以来参与这样一次游戏活动。这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基本涵盖了思维数学的各个模块:数与运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规则、测量与分类。使用的教具主要以培飞自有的教具和相关教辅内容为主。为保证活动的公平性,我们在赛前会组织那些非培飞的会员来培飞参加一次游园会,熟悉一下培飞的教具和玩具。
其实这些教具和玩具都不是非常难的。哪怕孩子并不了解这些培飞的教具和玩具,但他在家里是乐于思考、喜欢思考喜欢探索的,他就可以在这次的活动中获得比较好的积分成果。因为这次活动主要还是以游戏、思维本身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学科性知识为导向的,当然它会依托一些学科知识的外形,但从实质内涵来看,还都是操作层面和思维层面的内容。
而巅峰对决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具体的内容我就先卖一个关子,暂时保密了,但是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会发布消息告诉大家的。
Kay:“非你莫数”数学节在形式上会有什么创新呢?
夏骏轶:我们这次思维数学节在形式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是预设情景。这次数学节所有的参加选手在来到培飞活动现场以后,都会被引导进入到一种活动的情景当中,可能有挑战,可能是探险,可能是两两PK,可能是某种神秘活动,然后在这种情景的设定之下,我们再进行相关的思维与数学的挑战。
思维挑战会以有趣的思维题目为载体出现。这种带情景的趣题挑战的活动形式和传统的数学竞赛仅仅靠做题比高分的形式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的趣味题目主要突出“有趣”和“思考”,反而在知识点上并不去做太多的拔高。具体的题目与任务我不好透露,但总而言之,会非常有趣。
除了题目本身有趣以外,我们还添加了很多操作性环节,这也可以看作是这次活动的又一个亮点。比如图形类,比如立体空间类的题目和任务,一定都会有操作环节的。而不是让孩子就在那里单纯性思考,靠脑补的形式去完成题目。那样其实是对孩子思考乐趣的一种损害,特别是对于低龄孩子,他一定是通过操作活动才能去理解、去思考的。这一部分操作性是乐趣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数学节区别于其他国内传统数学活动的一个独特之处。当然,培飞的课程和教育就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操作和游戏的。
Kay:在思维数学节的设置和考核的内容方面,会有什么特点,主要考察孩子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夏骏轶:关于学科知识的范畴,我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还是会注重四个板块的内容:数与运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规则、测量与分类。这也是比较经典的儿童数学启蒙的模块形式。但是从能力方面,我们这次提出了一些比较新的观点。
首先,我们比较注重孩子的创造性。因为数学有一个特点,它是一种简化、抽象的思考工具。那么当我们的思维、思考变得简化和抽象以后,会更有利于我们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因为简化抽象以后,我们可以调动的脑力就更多,我们就可以把思考资源放在创造性思维上面。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这次的题目和答案很多都是开放性的,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就会导致不同的正确结果,我们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设计题目的。而通过这些含有层次的题目,我们也能看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思维能力强弱和水平深浅。
在开放性的题目之下,我们会看到更灵活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希望考察到孩子的。数学本身是一个非常考察思维灵活性的学科,所以人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我们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在活动中、在游戏中把这个“体操”跳起来,而不是用做题的形式把孩子按在考卷上,让思维逐渐地僵化和死板。
第三个要考察的就是操作性,即操作性的思维能力,我们希望孩子可以习得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去动手、去操作来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通过记忆寻找现成答案去解决已知问题。这是我们这次数学节特别推崇的,特别希望传达的一种观点。如果孩子长期学数学都是靠“刷题”的形式,最后他就不能解决新问题。从数学领域来说,他就很难发现一些新的数学规律,而从科学发展角度来说,这种学习模式必然会导致创造力的降低。
所以这次活动我们强调的三种能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灵活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一个整体,可以整体来看这三种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志情感方面的导向,希望孩子可以积极、乐于思考,培养成长性思维。
把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
Kay:作为一家思维数学的早教培训机构,这一次的思维数学节与之前被国家教育部门叫停的那些奥数竞赛有什么区别?这算是数学竞赛向低幼年龄的一种延伸吗?
夏骏轶:这次的儿童思维数学节,跟以往的奥数比赛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任何相关性的两个活动项目。其实,以前的奥数竞赛是脱胎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这个赛事以前是初中、高中学生参与的,以数学为主题、以思维和数学兴趣为导向的国际性竞赛。后来,奥数慢慢演化成在各个地区举办的以奥数题目为载体的一种竞赛。
这种奥数竞赛又慢慢成为各个学校的升学“敲门砖”。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在思维数学和学习能力方面就会比较好。当奥数具有了升学“敲门砖”的功能性以后,全国各个地区就都举办类似的竞赛,家长、老师和培训机构都参与、投入到这种竞赛中来,大家指向的目标是“升学”。这样一来,原本以培养数学兴趣和思维数学为目的的竞赛就慢慢异化成为一种选拔机制了。
而我们这次的思维数学节呢,其实和选拨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想法是希望思维数学和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可以回归到它的本位,适合孩子年龄和生长发育的特点,从而真正调动和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因为从本质来讲,数学是需要很多思考的,特别是对于低幼年龄的孩子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他喜爱上数学,看到数学的另外一面。
这次的活动并不是以竞赛式的做题或者分数来一决高下选出优胜者的,而是以操作、活动、游戏、趣味题的形式让孩子找到其中的乐趣,让孩子发现数学之美、数学的价值以及思维上的乐趣。思维数学节当然也不是数学竞赛向低幼年龄的一种延伸,而更像是一种游戏性竞技,我们希望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数学思维、数学文化,在游戏竞技中感受到有乐趣的数学。
Kay:这次思维数学节的宗旨是什么?这是一次对于培飞思维教育成果的考核,还是面向全体适龄幼儿的一次思维能力的参与展现?
夏骏轶:从我的角度看,这次活动的宗旨就是一句话:“有乐趣的数学,有乐趣的思考。”
这次的思维数学节并不是我们培飞教育成果的考核,而更像是一种展示,展示了另外一种思维数学学习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推广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家庭参与的一种模式,就是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在操作当中,在玩当中有乐趣地去学习数学,有乐趣地去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他思考的能力,也有他思考的权利。但很多时候,我们在数学学习当中,把孩子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权利给剥夺掉了,因为传统模式的教学用了太多“刷题”的模式。但当我们回归到游戏当中,回归到一种比较轻松的模式的时候,我们让孩子从一个难度不是很高的游戏开始,帮助他们启动思考,真正把孩子思考的权利和思考的能力还给他们。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次孩子们之间的比拼更像是一种思维的展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和展示他自己的思考。
Kay:现在的幼儿早教课程中,似乎仍是以体音美和外语为主导的比较多,思维数学领域对很多家长而言还略显陌生,对此,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夏骏轶:我是非常理解家长们的这种想法的。作为家长,我们给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当然希望孩子能学有所得,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那么什么样的本领是我们最容易了解或者说最容易看到结果的呢?就是你提到的这种音体美和外语的学习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点成果。但是数学、思维却是不一样的。思维是看不见的,而数学呢,按照长久以来我们的惯性思维,是被当作一种区分人聪明与否的一种比较工具或者选拔工具来使用的。所以基于这样的认知呢,我们很有可能是给孩子选择音体美或者外语作为早教的科目。而数学也往往是用“刷题”的形式来学习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看法。在我们的孩子成长以后,那些固有的技能或许会有一些帮助,但是那种帮助一定不会是全方位的或者说很广阔的。当然,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会有很大作用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作为一个成熟的独立个体的思维,是他们思考的能力,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角度,这些才是真正的软实力,恰恰是这些我们看不见的能力才是孩子可以真正胜人一筹的实力保障。思维的训练从整个教育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更关键的。
思维训练不但更关键,同时也更具有基础性,基本上是和语言同一个等级的基础能力的培训。而至于体音美这些专业的技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潜质和天赋的,能够学得非常好的,当然作为一个兴趣爱好还是不错的。那么我还是回到我之前说的那个话题,每个人都有他思考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得到思考能力提升的权利,特别是对于孩子。这也是我们一直持续在做儿童思维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零压力,你想来挑战吗?
Kay:现在倡导学前课业零负担,您觉得这次的活动会带给孩子压力吗?
夏骏轶:我们这样的活动是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因为我们并不是以竞赛或者升学为导向的比赛类的活动,我们的整个活动基调都是用游戏和很有趣的题目和任务来呈现的,我们希望孩子在游戏和PK中收获乐趣。参加思维数学节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乐趣、很好玩儿的事情,当然不会有压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带给孩子另外一个信号。其实,数学并不可怕,思考并不可怕,哪怕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它也并不会怎样,天也不会塌下来。我们依然可以继续思考,继续在思考中寻找乐趣。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和讨论的成长性思维,一个孩子只有具备了成长性思维,他才能够持续地思考下去。
Kay:您觉得什么样的小朋友会比较适合这次的思维数学节活动呢?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出现地域差异吗?
夏骏轶:我觉得适龄的爱思考的孩子都可以来参加,年龄太小的孩子可能并不适合,因为年龄太小的孩子参与这种活动有时候能力不足的话反而会产生挫败感,所以我们就把年龄的门槛设置到了4.5岁,没有更低龄化。
至于地域,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差异,每个地区都会有很多乐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是一个“刷题”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参与的效果可能会不如预期,有所折扣,如果这个孩子一直就喜欢动手动脑,那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就会有比较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