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
【慧聪教育装备网】做好新时代教育财务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和使用效益。
一、明确工作方向,巩固“一个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双重压力,在教育财务领域主要体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同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必须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进一步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使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相匹配。
二、明确工作目标,深化“两大改革”。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教育部按照大会新精神新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对落实两个国办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一是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权责清晰、分担合理、更为多元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规划科学、标准支撑、配置合理、更可持续的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到2022年,全面建立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二是通过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促使试点高校回归办学主业,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改革全面推开打好基础。到2022年,基本完成校企体制改革任务,使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明确工作举措,优化“三个结构”。结构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调整优化结构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坚持优先保障、加大投入,合理划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督促各级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财政教育投入责任,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二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优化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更多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三是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四、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四个体系”。教育、财税、科技、国资、审计、会计等领域改革,都对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财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些新要求,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责任体系、监管体系、绩效体系、制度体系。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经费统筹权和各级各类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以“监审、监控、监督”为着力点,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改进管理方式,强化事前评审评估、事中监控防控、事后公开公示,加强教育督导和内部审计监督。三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完善细化可操作可检查的绩效管理措施办法。四是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建立健全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增强管理能力。
(作者系教育部财务司党支部书记、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