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换道超车”探索教育扶贫互联网新路径(1)
【慧聪教育装备网】
甘肃定西安定鹿马岔教学点的学生展示美术作品
一所小学,一个学生,两个老师。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二道小学并不孤独。学生李惠恩每天用平板电脑在网上听课,两位老师则在夜晚跟随全国数万名乡村教师一起学习。
这一场景涵盖了两个“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李惠恩加入的是“互﹢计划”,旨在依托互联网将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偏远地区;两位教师参与的是“青椒计划”,旨在通过互联网社区学习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乡村教育的突破点,被写入多项政策之中。
“互联网﹢教育”如何落地并产生实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嘉毅认为,需为共享机制的建立找到有效途径。
对此,沪江、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机构近年来的探索,已触及当前教育扶贫进程中的深层问题。
“只有用尽全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许多地方一听项目不给钱,就不感兴趣了。”谈及推广项目所遭遇的困难,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说。
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加强,不少乡村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逐步完备。互联网通了,人的意识却很难“打通”。
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111420所,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这些学校地处偏远,存在缺师资、缺课程、缺资源等问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互联网﹢教育”难以落地的主要障碍往往是陈旧的理念与思维,贫困地区对优质资源是否有接盘能力,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成效。
“互﹢计划”与“青椒计划”均非传统慈善项目。学校只需要接入现成的、组织好的平台和课程,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让乡村学校与优质教育资源相链接。
工作团队推广项目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试点做得好,被当地政府肯定并予以推广。比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首创的“阳光课堂联盟”,如今已影响到甘肃全省。
二是政府直接支持项目。比如黑龙江省教育厅专门发文,直接推动了该省近4000名乡村教师加入“青椒计划”。
尽管有阻力,不到3年,“互﹢计划”发展迅速,覆盖了全国5000多所乡村学校,培训乡村教师10万人。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教育部等单位的牵头和支持下,为江西、河北、青海、贵州等地输送课程资源,帮助当地补齐教育短板。今年还与中国证监会、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等机构合作,帮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规模扩大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工作团队“一家一家地谈,一步一步地做,把能突破的先突破了”。吴虹说:“那些态度积极、愿意拥抱变化的地方最先发生改变。”
沪江董事长兼CEO伏彩瑞说:“把资源调动起来,只有用尽全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徐会教学点的学生刘馨颖,是8个孩子中唯一的女生。今年3月,学校开通了“互﹢计划”,课堂上的老师“多”了很多。每天有晨读、夏加儿美术课、快乐音乐等课程,刘馨颖逐渐变得开朗,在网上接触到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人,她兴奋了:“终于明白墙上‘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乡村教师魏晋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学校任教,加入“青椒计划”后,她在微信群中与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每天坚持上“青椒计划”平台听课,坚持“打卡”,在简书上写学习心得。连续3个月,她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次感觉到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肯定。”
江西宁都县第三幼儿园幼师陈细冬是“青椒计划”在当地的一名“助教”,她不仅每天在简书上分享学习心得,还积极联络教师,带领大家坚持打卡,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目前,“青椒计划”已覆盖19个省份的70个区县,共有3.4万名乡村教师受益于课程学习。“互联网﹢教育”并非简单地输送课程,如果没有专业化运作与学习社群的形成,没有教师内生的学习激情,一切都难以持续。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社群化教师成长,让乡村教师已不再是“孤岛式”的群体,而是有能力聚集更多资源的“链接者”。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认为,乡村教育的活力来自无边界的网络社区学习。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用传统方式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吴虹说,“连接、共享、社群、改变、赋能,可以让乡村教育实现‘换道超车’。”
“青椒计划”是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30多家企业、公益机构、高校共同发起的项目,这正是汤敏提倡的“新木桶理论”的现实印证:“当所有参与者都拿出最长的公益‘木板’,组成的‘新木桶’就能装下更多的水。”
汤敏介绍,友成基金会与沪江等机构将提炼总结项目模式,将其应用于新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为返乡青年提供农村电商、社区发展、农村金融等课程。
“公益组织在前方探路”
创办“阳光课堂”的时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的邵锦堂校长只花了1万余元——给中心校购买了一台电脑,给7个教学点买了一些摄像头和麦克风。老师们有的在线上直播讲课,有的在教室里现场助教。
阳光课堂是“互﹢计划”的定西“版本”,由1个学区发起,目前已组建了5个学区的联盟,进而在定西市六县一区实现了普及。
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学校打造了一间互联网直播教室,为当地孩子们开设音乐、美术、科学和手工课程,成本仅为6000余元。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汤敏透露,“青椒计划”去年培训了3万余名乡村教师,资金投入仅有50万元,平均每人的培训费用约为17元。大量成本被沪江等机构和网络志愿服务消化。
据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2017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我国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6年投入106.5亿元,培训1100万人次,单人单次培训成本约为1000余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培训费用估算,“青椒计划”培训1万名乡村教师仅需500万元。网络社区学习模式可大幅降低资金投入。
吴虹透露,下一步将考虑为“青椒计划”的网络助教发放一定数额的工作补贴,而在未来,政府购买服务或将扩大项目规模,促进地方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我们探索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的项目模式。”汤敏说,“公益组织在前方探路,试好了以后,国家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这可能是最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