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将共促未来教育多元合作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18-11-21 10:52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装备网】导读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世界展示了包括“AI+教育”在内的七大“AI+行业”主题,展现AI技术如何赋能时代发展中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必须与各行各业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从而形成真正有效的行业智能,并以此来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将共促未来教育多元合作发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变革与转型。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人对家庭教育愈发重视,教育受到了空前的社会关注。但是目前,科技在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科技教育应用手段单一。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不高,仍处于浅层次应用阶段。尽管信息技术设备较先进,但教学方法依然传统,突出表现为“灌输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应用过程中并未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其次,普及度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省份间接入和配备先进设备的学校比例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这种建设在省域内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也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还有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了解不全面,认识仍显不足。

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未来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也将为教育界与产业界更加广泛的跨界合作提供发展空间。中国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与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支撑教学方法的改革,支撑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将共促未来教育多元合作发展

除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对教育产生挤压式的效果。学校形态将发生变化,混合式教学取代原来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教育会变得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虽然,我们迎来了实现“因材施教”教育梦想的绝佳机遇,但同样也面临着如何让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实现融合的巨大挑战。

打通未来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尽管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大趋势,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和强调,但科技真正落地到校园里和教学过程中,始终还有“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从未来教育目前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未来教育+科技”不单是教育理念问题,也不完全是产品技术问题,而是产品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

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将共促未来教育多元合作发展

科技的落地可以为未来教育带来巨大的信息技术资源,在线学习、动手项目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堂自主学习的机会。人工智能等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促使教师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全面带动未来教育发展。

首个未来教育全国性行业组织诞生

2018年11月22日,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将在北京举行“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将针对“未来教育在实践中的发展历程”、“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未来教育在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议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本次论坛期间,为了实现未来教育前沿科技和产品的落地,多方共同探求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还将成立全国首个未来教育全国性行业组织——“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

“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是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联合教育部、师范院校及教育研究机构、国际国内大型教育集团、科研机构,为推动和促进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式为中国教育转型升级、创新设立的专门机构。

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包括开展行业学术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教育产业服务于支持、未来教育发展动态研究、组织《微辣比较与发展峰会》和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等内容。“未来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更大程度地凝聚业内共识,更大程度地汇聚各界力量,吸引各类资源,从而更好地推动未来教育的发展。

中国现代教育转型升级的助推者引领者

作为本次“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高峰论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有“投身未来教育,推动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为了国家发展探索未来教育,为了民族复兴践行未来教育,为了社会进步引领未来教育。

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以“绿色校园、智慧学习工场、应用教育科技”为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格局。构建未来教育系统解决方案,融入智能数字化、AR、AI、区块链等创新元素,全面提升教学信息化的能力和效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