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自杀式答法:“啊”“嗯”

慧聪教育网 2018-12-25 18:14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装备网】口头语是很多人日常说话中的一个习惯,而且平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严重的问题,殊不知,但在面试这个正式而严肃的场景中,每一个口头语如“啊”、“哦”、“嗯”、“这个”、“那个”等都显得非常刺耳,这也是面试表达中常出现的问题。给力面试为您总结,通过三种方式训练公务员面试中的表达能力。

(一)语言习惯

形成个人良好的语言习惯,绝非一蹴而就,但有针对性地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并在面试中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对提高面试成功率还是很有好处的。

1.语调得体

有些相同的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处理,可表达不同的感情,收到不同的效果,得体的语调应该是起伏而不夸张,自然而不做作。

2.声音自然

用真嗓门说话,语调不高不低,不失自我,不仅听来真切自然,而且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

3.音量适中

音量以保持听者能听清为宜。适当放低声音总比高嗓门顺耳、有礼。喃喃低语是没有自信的表现,而嗓门太亮,既干扰环境,又有咄咄逼人之势。

4.语速适宜

适宜的语速并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速度和节奏,而是要根据内容的重要性、难易度,语调的高低及对方注意力情况调节语速和节奏。说话节奏适中比急迫的“机关枪”式的节奏更容易使人接受。

5.发音清晰

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对一般人来说不是十分困难的。有些人由于发音器官的缺陷,个别音素发音不准,如果严重影响人们理解,或影响讲话整体质量的,应少用或不用含有这个音素的字或词。

6.减少口语

面试中在与对方交谈时,过多的语气词、口头语不仅有碍人们的连贯理解,还容易引人生厌。怎么减少呢?给力面试有个绝招,你找个家里的亲戚家的小孩,给他200块,让他发现一个口头禅就没收5元,小孩模仿力和观察力很强,可以很快让你改正这个缺点。

(二)言语表达

1.面试对语言的要求

在面试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最好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要求考生掌握答题的思维技巧,遣词造句要能准确表词达意,如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切忌故弄玄虚、华而不实和生造词语。

(2)精炼:面试语言要言简意赅,适当运用成语、谚语和短句。力戒空话套话、口头禅和重复累赘之语。

(3)平易:面试答题的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化的语言,多用自己的语言。

(4)流畅:对语言的最基础的要求,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前提,是语言练习的重中之重。

2.语言的准确、精炼和平易

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准确、精练,很容易导致词不达意,这样就不能让考官很好的理解,同时平易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更能引起考官共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考生要审好题,正确把握题意。

(2)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考生要完完整整地记住和把握考官的问题,进而在头脑中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切忌大量地罗列实例,语言重复啰唆。

(3)考生还要特别注意词语的使用,尽量用柔和的语言、委婉的语气阐释问题,而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词语。

(三)考场术语

1.称呼的使用

(1)对考官的称呼。在面试中,考生进入考场后要向考官问好,一般就直接称呼“各位考官”,而不用“各位老师”或“各位领导”,离场时一般用“各位考官辛苦了”。

(2)对“自己”的称呼。所以当你要表达你的观点时,可以把“我”改成“我们”,把“我想”、“我觉得”改成“我认为”、“我建议”,以起到缓释作用。

2.提问中的技巧

(1)没给题本时,考官读完试题后,如果考生没听清楚试题,可以请求考官再读一次试题。但是会严重影响你的分数,建议平常加强练习,分清主谓宾定状补,用分析句子主干的方式分析语句。

(2)当考官向你提问时,考生要注意倾听,正确理解考官的意思,抓住考官的提问要点,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考官。

(3)答题完毕,考官一般会问:“考生是否需要补充?”这时,考生如果没有重大遗漏,一般回答:“考生没有补充,谢谢考官。”不要在补充上“出卖”自己。当然,如果有关键点的遗漏,考生还是要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免大量失分。

3.恰当的解释

面试也就是与考官的交流,这一前提特征使解释必然具有解答、澄清等多种功能。

我们建议首先要解释的针对性。其次解释要恰当。面对考官的质疑,考生的解释要用词恰当。最后解释必须是真实的。

4.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是信息有效传递的重要保证,就是考生在作答时语言要简洁、精练、流利、清晰。考生可以①适当选用短句。②长短句运用交错。③适当使用时间词或序数词。。

5.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面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说服考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生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口语等各种方式向考官展示你的个人信息。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