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全面改薄”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
【慧聪教育装备网】近年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全面改薄)作为夯实基础教育发展根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谋划部署,狠抓工作任务推进,累计协调落实资金238亿元建设校舍和购置设备,提前完成教育部“过九成”目标任务,惠及1212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260万名学生。
建立监管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一是落实部门主体责任。成立以分管教育副省长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16个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市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季度定期通报制度,督查督办和奖补激励同步实施,确保项目经费及时下达,工程进度按时推进。二是运用信息监管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发运用“甘肃省全面改薄信息管理系统”及手机APP,综合运用信息采集、计划审核、进度监测、统计分析、数据交换等功能模块,实现了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化监管监测,精准提高了全面改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发挥专业监测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专家团队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全省88个县区(含嘉峪关市、兰州新区)全面改薄项目实施进度、规范程度、数据质量和资金效益等进行全面实地核查评估,为改薄工作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补齐突出短板,促进均衡充分发展。一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投入设备购置资金43亿元,购置生活设施35.17万台(件套)、图书897万册、课桌凳195万套、教学仪器设备等38.2万台(件套)。投入建设资金194亿元,运动场建设84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增加2.13平方米,生均室外运动场面积增加2.29平方米,学生课桌椅达标率提升51%,寄宿学生用床达标率提升40%,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和寄宿学生“大通铺”现象。如张掖市开展“绿色、环保、节能、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率先实现了全市农村校园煤炉革命和厕所革命两个100%。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20.71亿元,采购电子白板、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71530套,计算机214299台,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7.1万个,优质数字教育普及4254个教学点,“人人通”教师和学生使用率分别达到95%和77%,全省中小学“班班通”达标率提升50.96%,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三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投入资金22亿元,通过一体化办学、增量扩容等举措,打出破除“大班额”、缓解“择校热”的组合拳,支持全省10个主城区增加学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为6.15%,66人以上超大班额比例为1.13%,基本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四是提升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予以保障,五年累计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72.4万人次,为17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18亿元。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0个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地区,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细化实化教育精准扶贫系列政策举措,建立了市州“一市一方案”、深度贫困县“一县一清单”、贫困家庭“一户一对策”和受教育贫困人口“一生一办法”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体系。瞅准最薄弱地区、最薄弱学校、最薄弱环节,向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投入资金131.90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投入80.91亿元和49.04亿元,着力改善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乡村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投入资金6.39亿元,为边远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购置音体美等器材39087套、实验实习设备16014套,为开足开齐美育、实验实习等课程提供保障。完成全省108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生一办法”基础数据信息库建设,对深度贫困县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按照120%给予资金倾斜,优先扶持“三区”改善办学条件,我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20条底线”全部达标。
加强宣传报道,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开展“改薄陇上行”宣传报道活动,对工作典型经验进行深入采访报道,汇编《“改薄陇上行”系列报道》4册。组织“喜迎党的十九大·最美改薄学校”摄影征文大赛等活动,广大师生以亲历亲闻记录描述“全面改薄”带来的实际变化,“小而美、小而优”的校园成为甘肃农村一道亮丽风景线。积极协调对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和系统主流媒体刊发报道甘肃“全面改薄”情况,其中光明日报刊发的《甘肃“全面改薄”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中国教育报刊载的《甘肃:教育精准施策“斩穷根”》等报道,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全省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尝试,在全国特别是教育系统内产生良好影响。主动沟通联系甘肃日报和未来导报,刊发我省报道180余篇,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