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教育信息化功能

慧聪教育网 2019-03-05 15:41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雷万鹏

【慧聪教育装备网】当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学习范式与教育形态。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网络教育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模式与路径,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与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清醒认识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深度反思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大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规律,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议题。

回归教育发展的本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从人与技术的关系上看,技术是工具,人是目的,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的。现实生活中,“重设备轻应用”“重物轻人”“人灌+机灌”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些区域和学校片面追求信息技术的“高大上”,不断投入巨资购买最新的教育教学装备,将学校和教室变成了新技术的“示范区”和“演练场”。教育信息化关键应在于“化”,要把信息技术化于人的发展中。我们不能迷信技术而迷失自我,应当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标尺,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效果。应当回归人的发展本源,避免陷入“技术本位”“技术至上”的窠臼中。

遵循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教育发展阶段也逐步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因此,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契合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在着力化解优质教育供求矛盾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要担当的历史使命。因此,探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和机制,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路径,构建适应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教育生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网络,这些应当成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尊重教育发展的多样性。教育发展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于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教育发展阶段所导致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校际差异,也体现于因家庭结构、家风家教、家长素养及儿童天赋导致的个体差异。面对这种多样性,教育信息化发展就不能“一刀切”,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套标准,应当是充分尊重教育发展多样性基础上的本土探索,并在这种探索中贡献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性知识”。信息技术在语言、数学、音体美等不同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模式和机制是什么?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翻转课堂如何关照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差异性?以城市为导向的数字资源如何能对接农村地区,尤其是乡村教学点的差异化需求?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理解教育系统的复杂性与非线性。信息技术承载着信息传递功能,与教育系统内其他教育要素之间交互作用,以双向甚至多向方式建构并强化了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现实中,有人不切实际地夸大信息技术功能,用进化论的线性思维观看待教育信息化,这种导向带来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资源错配与“运动化”倾向。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看,信息技术只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自变量,但不是唯一的自变量。我们既要分析它与其他自变量的相关性,也要分析信息技术对因变量(教育发展)的因果关系。科学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必须回归真实的复杂的教育生态,必须思考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学形态、学校文化等系统的动态演化关系,必须心怀探索真理的敬畏之心,在真实的教育中探索信息技术与中国教育融合的规律。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