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让更多优质资源“速递”

慧聪教育网 2019-04-09 09:42 来源:中国江西网

【慧聪教育装备网】一块屏幕改变课堂、乃至可能改变命运的故事,正在赣鄱大地精彩上演。据报道,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通过“专递课堂”,给中心学校以及远在15公里外的里山小学、8公里外的马塘小学学生上音乐课。透过一块屏幕,不仅让两个偏远山区教学点的学生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也让3个学校的学生实现了合唱。(4月8日江西日报)

一块屏幕连三校,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有力支撑。据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99.13%,列全国第五;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达92.7%,列全国第十一。“赣鄱云——直播”“赣鄱云——教学通”“智慧校园”“专递课堂”等工程稳步推进。这为教师信息化常态课堂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让城乡之间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优质资源“速递”成为了可能。

当然,硬件设施的提升只是“互联网+教育”的基础,怎么打破城乡时空的“次元壁”,共享优质资源,还有许多难题要解。毋庸置疑,音乐、美术、体育等“小众化”学科在农村学校被边缘化还是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完全让位语数英等所谓的“主科”。有些地方,尽管科目保证了,但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究其原因,除了考核机制的导向性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小学科”教学人才紧缺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在一些地方,“语文老师教体育”“数学老师包音美”,“小众化”的学科往往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半路出家”兼而教之,不会教、教得不专业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应该说,改变农村教师不合理的结构,让“小众化”学科不再遇“冷”,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比如,每年的教师招聘中都会拿出一定的岗位向其倾斜。但乡村学校有着点多、分散的特点,每年招进来的几名“小众学科”无法满足全部需求。当然,如果每门学科、每个学校都要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设置专岗,显然也不现实。不过,现在通过互联网“+课堂”的端口,把乡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捆绑”发展,就实现了师资共享、教学资源互用,让孩子看到音体美等学科本真的迷人的模样,这对提升农村孩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速递课堂”受惠的不仅是学生,还能助力教师“二次成长”。一方面,怎么克服乡村孩子的认知偏差,如何让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城乡学生同时“吃饱”吃好”,这对城区的教师也是个全新挑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在屏幕前镇定自若、教出“范”来,幕后自然要下苦功夫、狠功夫。这样看,这有利教师激发学习动力,自觉更新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直播,乡村教师可以近距离感受“优秀教师的样子”,从理念迭新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掌控都纤毫毕现,这不仅为他们术业专攻指引了方向,提供具体操作的模板,从而有所启迪,明确差距、正视不足,奋勇直追,“在大海游泳中学会游泳”,弥补专业素养不强的短板。这无疑是个多赢的结果。

当然,“速递课堂”并非完美无缺。比如,一块屏幕连三校,在课程互动、个性化教学方面可能会存在“水土不服”。不过,我们应该要看到,通过技术的普惠性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大化的配置,成为更多人梦想的“催化剂”,对乡村教育而言,有着“往井下打了光”的意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魅力所在。再说,任何教育创新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放在发展的时间轴去审视,大体属于“成长中的烦恼”,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艺的臻于完善,必将得到解决。这样说来,“速递课堂”这样的信息化教育创新,还期望能再多一点。

文/徐卫清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