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余: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加快重庆智慧教育发展
【慧聪教育装备网】近年来,重庆市“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95.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8.9%,学生学习终端配备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态势明显。4月25日上午,2019年慧聪教育装备行业城市系列巡展重庆站在重庆维景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会议现场,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研究员熊余先生作了题为《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加快重庆智慧教育发展》主题演讲,具体讲述了重庆智慧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研究员熊余
深度解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新时代,中国要完成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转型,迫切需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熊余表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
从历史背景来看,信息社会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教育的办学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理念也必将随之改变。在熊余看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也从以往的数字化、网络化升级为智能化,这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政策核心来看,教育信息化1.0搭建了信息化的骨架,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教育信息化2.0将增添信息化的血肉,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内生变量;未来将赋予信息化的灵魂,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
从政策意义来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熊余认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推动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提供和使用各种线上资源及多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推进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愿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积极推进 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落地方案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和积极落实重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熊余先生具体介绍了2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的《重庆市智慧教育五年工作方案(2018—2022年)》(渝府办发[2019]27号)。
1、四大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融合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全面融合,以技术赋能教育改革发展,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应用,协同创新。创新智慧教育理论,丰富智慧教育资源,深化智慧教育应用,提升智慧教育服务。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试点先行。加强统筹规划,分步稳妥实施,以试点先行探索智慧教育路径,以示范引领带动智慧教育发展,提升智慧教育整体水平。
分类指导,共建共享。遵循不同类别不同阶段教育规律,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目标及信息化发展需要,推动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2、工作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渝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普及,教育宽带网全域覆盖。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基本覆盖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信息素养普遍提升。
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教育智能化应用更加深入,面向师生的个性化、体验式教育服务更加普及,灵活开放的智慧教育生态初步形成,智慧教育总体水平跻身中西部前列。
具体而言,熊余先生现场为我们具体介绍了目前重庆市的几所大学的落地应用案例:重庆大学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结合学校“双”建设,构建重庆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与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学校向智慧校园迈进。
在会议现场,熊余详细分享了重庆邮电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其中重庆邮电大学建立智慧校园软件基础平台,涵盖校级主数据管理平台、流程引擎、校园服务总线以及应用管理平台。
同时,重庆邮电大学还上线了微信小程序“We重邮”,是所上线微信小程序的高校,在微信开通小程序当日同步推出,推出当日访问量即达到17000余人次。自主研发,服务于于学生和教师,集OA通知公告、会议通知、课表、成绩、考试、空教室、学生查询、一卡通、借阅、学费、电费、报修、资讯等各功能于一身。
熊余谈到了重庆邮电大学学生的数据服务系统,在教师数据服务系统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学生的数据服务系统,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域”、“学业信息域”、“成果信息域”、“资助信息域”、“奖惩信息域”、“活动信息域”、“财务信息域”、“就业去向域”、“其他信息域”等9个方面数据的信息展示和分析。
如今,“互联网+教育”模式也走进了高校,并为高校改革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熊余表示,正如分享的两大高校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与授课,可不受传统课堂限制,还可探索研究在学生学习效率很高时间段进行授课教学等,这就是智慧校园思维。
最后,熊余强调但高校不能一味单单使用各类管理平台和教学软件,要正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带给高校的冲击,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