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服务志愿填报

慧聪教育网 2019-06-26 09:4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近两年,“互联网+志愿填报”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每当高考分数出来时,寻求互联网的帮助成为许多家庭志愿填报的方便之选。“互联网+志愿填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数据分析,高考志愿填报该如何有效使用大数据?笔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互联网指导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基础

“近几年,考生家庭对于志愿填报的意识在不断提升和转变。”邯郸学院教授吕迎春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对于志愿填报的作用愈发凸显。志愿填报大数据实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量的大数据资源本身,二是能够依据这些数据资源得出科学的分析规律,三是这些大数据资源、数据分析能力、志愿填报分析结果将成为实际填报中的有效工具。

6月11日,2019年度志愿填报报告书发布,该报告书由武汉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校和杭州铭师堂教育的专家参与,通过对全国近30个省份十余年的大学、专业录取数据的分析形成的庞大数据库,助力考生填报能报考的大学和专业。这份报告是基于近五年(2014—2018)来全国参加高考学生的志愿填报行为数据进行基础研究,结合国家有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公开的数据和新高考改革背景研究而发布的。

从最关注的专业来说,近几年考生感兴趣的专业主要还是分布在信息技术、经济、金融、教育、医药等领域,这跟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理科专业选择排名表显示,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依旧火热;其次是工学类(如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医学类、经济学类(如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文科专业选择排名表显示:文学类、教育类、经济类专业热度依旧不减,这跟文科生报考专业范围较窄有很大关系。

从考生最关注的城市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成都、广州、南京、西安、杭州、武汉等较受欢迎。原因主要是这些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名校众多、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等。

就业前景良好的七大专业

据报告书分析,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包括:集成电路,在当下制约国内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就是硬件设施,而硬件行业必不可少的就是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最近几年的高考招生中,综合类大学纷纷上马人工智能专业,而且该专业的招生分数也相对较高,人才需求较旺。云计算,该专业主要应用于企业,在企业运行中收集各类数据,同时推动自身产品市场运行数字化、电子化等。大数据,如今多数经济发达省份都设立了大数据机构,对大数据运行进行专门的管理,该专业类型人才已形成供不应求的趋势。网络空间安全,微信、电子支付、网络游戏等有效运作依靠网络空间技术,没有网络空间专业类人才,我们的生活便利化目标将很难实现。养老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空间较大,养老护理类人才就成为重点。儿科专业,职业发展潜力好,但是儿科医生选择要求高,导致儿科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在求职市场上占据较大优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评价研究院专门负责高考咨询服务研究的张裕晨老师表示,作为人生重要选择节点,高考志愿的选择无疑牵动千万家庭的神经。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我们确实需要系统化的科学分析报告。志愿填报报告书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新高考改革4年来的政策背景、高招数据、专业和行业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详实,有较强的科学性。

志愿填报大数据的科学应用

学生具体的志愿填报并非只依靠大数据就能完成,志愿填报更应该充分考虑个人特性和未来规划。吕迎春老师给出建议称,大数据只是为高考家庭在志愿填报时提供数据参考和数据分析,而真正适合各个高考家庭的志愿填报决策,还需要因人而异制定适合自己的报考方案。

学生的志愿填报应该在生涯规划的大前提下进行,要有起码的职业规划方向、发展城市选择等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还可以借助e网通升学专业选择测评工具等。科学的测评工具参考性格量表和兴趣量表,深度剖析学生的人格特质、职业兴趣和专业倾向,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更科学地选择大学专业,更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只有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得出有效的预判,才能够帮助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进行科学选择。

以河北2018年考生的分数为例,由于每一年的高考分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浮动较大,分数对于志愿填报的参照作用不够精准。当年河北一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31分,鉴于当年河北高考分数的情况,升学规划师建议在数据基础上,利用位次法筛选合适的学校,因为每一年学生在全省的位次数是基本稳定的,在大数据智能填报平台输入该学生的全省位次排名,系统会自动给出与学生位次相匹配的学校、专业数据,挑选出学生位次前后1000名的数据,随后再根据学生的城市倾向、专业倾向等,依照“冲、稳、保、垫”的原则,筛选出最终填报的学校,最后该生被合肥工业大学录取。

志愿填报报告书显示,目前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观念正在转变,更加懂得借助工具和大数据进行科学的填报,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助力新时代学生的理性选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