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烟台开幕
【慧聪教育网】6月26日,第十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幕,近1200名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和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各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学校校长、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智慧赋能﹒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新技术的背景下,探索教育部门的智能化服务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坛开幕式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主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建聪、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申培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建聪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的相继发布,绘就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他要求,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等方面着力,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动力和有力支撑。
申培轩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开放省份,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紧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工作安排,积极进行了探索。他对当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情况作了介绍,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
韩民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路径。他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主论坛环节,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以《大数据分析助力学术人才评价》为主题,向与会者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学术人才评价系统”。石勇参事表示,基于大数据挖掘进行学术人才评价的优势是:提前预测,发现人才;多维分析,确认人才;记录过程,跟踪人才;公平判定,辨识人才。他认为,大数据评价学术人才,不同于行政主导的思路,指标体系要随着社会对科技的需求而动态调整,而不能僵化;大数据挖掘的学术人才评价,除了传统的基于科学共同体的评审之外,还应推进学术人才分类评价;学术人才评价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去实施,利用大数据挖掘系统自动判断,避免人为的道德因素影响客观评价。
在论坛中,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启动了“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专业人员ECSP培训签约仪式”,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副主任吴晓龙在仪式上发表致辞,介绍了该培训项目的具体情况。
随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作了题为《迎接信息科技驱动下的教育变革》的主题报告。钟秉林会长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他认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能够创造更加个性化、适应性、终身性的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提供教学过程适切服务、提升学业测评精准性并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还能够挑战教师的传统角色和权威地位,部分知识性教学角色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凸显教师创新型、启发式教学的育人功能;还会冲击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简单、重复性劳动将被替代,部分职业会消亡,新的职业将会产生。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张永兵作了题为《全员参与,技术赋能——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创新实践》的主题报告。张永兵校长从理念创新为先导、机制创新求突破、技术赋能提水平、信息化建设成效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实践。
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论坛将围绕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互联网+教育服务、高等院校智慧校园构建与应用、智能制造与产教融合、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引领中小学教与学方式变革、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等议题开设分论坛,全方位、多视角探讨教育信息化领域热难点问题。论坛同期举办“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集结知名教育信息化企业,让与会者近距离接触前沿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得到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山东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指导和支持,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山东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协办,烟台市教育局承办。作为全国教育领域的盛会,论坛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研究者分享实践创新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