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慧聪教育网】“自2017年5月原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组建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来,我们坚持教育与科研双轮驱动,进行‘一体化管理’和‘双品牌运营’,深入推进院校一体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国内优质、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6月25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
王英龙介绍,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的合并组建,既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推进科教融合的决策部署,也是山东省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原齐鲁工业大学和省科学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学校以“院所一体化”发展为方向,设立若干科教融合学院,形成以“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科教融合学院立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新理念”,实行“研究所承办,院所共建”办学模式。
学院院长由研究所所长担任,不同专业分别采取“2+2”“3+1”等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一阶段由教学单位主导、研究所参与开展“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后一阶段由研究所专业科研团队主导建设“专业方向课+特色实践课”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院所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依托高水平科研,贯穿渗透到课堂之中,推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素材更富有科技含量。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研究所。推动55个青年教师团队项目融入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另一方面,推动科研人员走上讲台,传道授业。目前,已有618名优秀科研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189名符合硕士指导资格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研究生培养中。
本科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并在四年学习和生活中全程跟踪培养,为学生开展科研启蒙,精准服务学生学术指导,为学生量身打造高水平科研项目训练计划,设计“学生实验室轮转制度”。
在教研结合,研教互动中,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了高质量育人资源,科技创新优势也转化为育人优势。在能源所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大一新生们进行了科学研究初体验,形成了《科研团队导学研究报告汇编》文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发酵技术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荣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社会需求和实践能力导向。在专业设置中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规划,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全新专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导师,邀请知名企业家授课。
在实践环节中直接参与创新与生产,充分利用山科集团旗下的众多企业、产业资源,建立多个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训练和创新训练由低到高4个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直接参与实习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
2018年,学校孵化的“痴油菌——地沟油制备高分子材料领导*”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赛道金奖,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中获金奖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