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鼓励中小学融入编程教育 核桃编程受邀向公立校输送课程体系
【慧聪教育网】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指出:中小学要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高度融合渗透的时代,“编程教育”作为与计算机对话的重要语言以及AI应用的底层逻辑,已经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并或有可能成为与英语、数学、语文并列的学科教育。
基于对科学教学体系与创新教学模式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等知名公立校选择核桃编程进行合作,由核桃编程输送课程内容与教学系统。此外,核桃编程还与农民工子弟学校新龙学校达成合作推出“长期陪伴计划”,为其无偿提供课程支持,并捐赠设备建设智能课堂。据了解,自2018年11月开始,已有近200名新龙学校适龄学生100%接受编程教育。
新龙学校校长宗宝平表示:“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 务院十分重视我国教育问题。核桃编程在我校开设编程课,为我们免费提供了优质高端的学习资源,使我们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方面,提前迈出了一大步。”
同时,《意见》表示:各地各校要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综合运用观察、观测、模拟、体验、设计、编程、制作、加工、饲养、种植、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基于培养青少年缜密、高效的思维习惯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编程教育正在与多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编程学习”与“艺术考试”看似是两条平行线,实际也在发生融合碰撞。早在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就新增了“艺术与科技”专业,在全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下,招收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中指出,要努力把握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发展趋势,重视兼具艺术素质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开设新媒体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新媒体硬件技术及应用等信息学科交叉基础课程。而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要求,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必须有四门(含四门)以上合格,且综合素质评价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技术科目均须合格。
对比传统教学中每一学科相对独立,编程教育更加强调跨学科融合,不仅可以让跨学科知识更加生动、可交互,同时可以在跨学科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少儿编程教育行业的领 导者,核桃编程的课程有生动有趣的科普剧情,建立了一套围绕计算机科学素养、人工智能素养相关的科普知识体系,同时首创的AI人机双师模式,实现了在少儿编程领域中大规模的学员个性化学习。值得关注的是,核桃编程的课程荣获国际权威教育标准认证机构芬兰Education Alliance Finland的认证。
核桃编程创始人兼CEO曾鹏轩表示,“少儿编程在未来五到十年的使命,是和英语一样,从课外走进课内,成为一门新兴且正式的学科。而核桃编程的终 极目标是希望通过正向引导来让中国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和提升,成为中国家长信赖的少儿编程教育品牌。”
截至2019年8月,核桃编程的同期在读学员已经超过65万,一年时间实现百倍增长,已经成为付费学员规模最大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同时,核桃编程学员还在各大全国性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在2019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Scratch编程挑战赛,20名核桃编程学员获得一等奖,获奖人数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