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教学如何改进升级
【慧聪教育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段时间,全国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这对习惯于线下教学的教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时间仓促,线上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我认为课程设计不对路是首要问题,需要加紧改进和优化。
线上课程教学有何特点
线上和线下是两类不同的教学活动,线上课程设计要符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如果按照线下教学的思路去设计线上课程和教学,必然会产生较大偏差。
具体而言,线上课程教学具有6个特点:
环境网络化。线上网络化学习环境,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人际交互,驱动方式不再是教师现场组织,学习工具变为机器、平台、软件。没有教师直接连续的关注,没有同伴的行为参照,学生具有独立性,靠学习任务驱动,主要跟电脑电视打交道。在这种环境下,线上教学要重新定位,重构逻辑,转换动力。
媒介数据化。线下课堂教学媒介是纸质的教材学材,线上教学媒介则是数据信息。线下一节课的教材学材只有几页到十几页,而线上学习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空间,满屏的符号冲击,动动鼠标就能给出若干条信息。线下课堂学习主要靠听,线上学习主要靠看,要自己阅览、筛查信息、认知加工。在这种媒介下,需要改换教学的起点、重心、路径和方法。
资源共享化。资源共享化是线上教学的重要特点,既为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习成果分享交流提供了便利,产生了协作学习、智力众筹和知识创新等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特点要求线上教学以资源供给为重心,靠资源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实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参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时空灵活化。线上教学最显性的特点是时空分离,这既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可重构逻辑,灵活切分任务,如设计资源支撑型教学,突出课程设计、资源创制、资源推送、过程支持、检测反馈等时空组合;另一方面可重构流程,转换教学重心,如设计讨论式教学,可把教师讲解视频或PPT、资源支架安排学生分散自主学习,集中上课时间安排问题讨论和释疑解惑。
学习自主化。线上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课程。在线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条件,也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时空分离特点决定了教师主导模式走不通,资源共享特点意味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独立分散学习也要求学生自我监控。这次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反映出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在实战中培养,线上课程设计的每个模块、每个活动、每个任务,都要依从和支持这一特性要求。
策略个性化。开展线上教学,每个学生学习基础、认知特点、技能储备不同,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时空和流程安排都不同,凸显了个性化需求。网络技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线上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从流程灵活安排、资源定制推送、技术设备的选择、认知工具的开发到答疑解惑等,都要利用好个性化特点。
根据上述特点,线上课程设计重点可在三个方面突破:一是教学逻辑以学生和资源的互动为主线,资源制作、推送与呈现成为关键。二是教学资源要丰富有料,且须模块化、灵活组合和可自选,提供符合不同认知需求的材料。三是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教师辅助、任务驱动,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师。
当前线上教学存在啥问题
我们的在线教育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临时应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多是线下课堂线上化,资源创制、内容呈现、组织教学、节奏把控、互动反馈等基本方法技能不匹配,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定位不对路。目前全国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包括文化补习、特长培训、素养提升、课程教学等全部种类在内,核心功能多是帮助教者“教”的,很少是帮助学习者“学”的。如这次疫情期间,一些地方直接照搬线下课堂,连升旗讲话、上课起立、问好、坐姿、环境布置、学具摆放、问答对话都一样,有的培训机构还以“与学校课堂同步”为卖点,把在线课程定位为线下课程的线上化,违背了在线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失掉了网络空间用户自主的特性。
内容不对路。很多在线教育产品内容,还是仿照大班教学,还是“应试”“应赛”思路,关注的仍是知识点和操作点的概括提炼。在线教学突出强项是内容资源的丰富性、选择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取和组接。如果线上课程内容还是线下的转换,那么这些内容多将成为“僵尸”,学生们自然不愿用。
流程不对路。现在的在线教学,流程还是线下课堂教学的路数,备课写教案—上课讲授—课后作业及答疑,流程的重心是上课讲授,教师负责输出,学生负责接收。真正有效的在线教学,应该是课前学生备课—课堂问题讨论—课后练习应用,教师重在挖掘数据,研究学情,推荐资源,引领讨论。
工具不对路。现在国内各在线教育平台工具,短板有“五多五少”:支持教师讲授的工具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少;支持线下课堂重现的工具多,支持课前课中课后链接的工具少;支持重复记忆训练的工具多,支持团队合作互动学习的工具少;支持静态知识传输的工具多,支持学习成果多维呈现的工具少;支持教师制作讲稿的工具多,支持学生画像和学情调研的工具少。在线教育工具开发还处于初始段位,不能支持知识建模、学情调研、快速反应、综合测评、深度分析、模型开发等更专业层面的教学行为,难以有效赋能。
线上课程设计要注意什么
线上课程设计要突出考量多方面因素,包括:线上学生如何学习,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怎么设置,各个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提供差异化支持,重难点在线突破的方法,需要哪些支架和资源,怎么在线组织讨论、探究和答疑,设计什么作业能够活化所学知识,并能检测各个学生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深层呈现和分享,等等。
线上课程设计要把握好6个方面。
任务驱动。在线教学要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以学生和资源的互动为主线。在线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应符合8个维度的要求:能够承载课程目标,符合价值伦理,有挑战性,可选择,与生活有连接,有一定经验支持(符合最近发展区),可分解、可操作、可检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线教学时空相隔,要通过任务设计黏住学生。越低龄的学生,学习任务越要有趣有料。
自主为本。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在线教学的本质要求,各课程要素始终围绕着如何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师生都要有明确的行动指标。教师要专题设计每个课程的在线学习指引,包括任务目标、内容分析、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作业分享、测评反馈等。学生则根据学习任务目标,自主查询资料,挖掘需求,提出问题,讨论解惑,差异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年龄小的学生指标可简化,能力强的学生可提高要求。
模块组合。线上课程资源呈现方式宜模块化。教师要在专题课程在线学习指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遴选资源模块,每个环节和知识点可推荐3至5个资源,既尽量精要,又照顾个性需求。资源模块的形式,包括讲解视频、演示实验、实际操作或“文字+思维模型”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每个资源模块时长。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要提供支架性资源,这也是教学专业资源建设的难点,往往需要教师自己创制。现在国内教学资源库中,一般性零散低质材料多,搜索遴选困难,也不方便抽取、组合和连接,尚需长时段积累和沉淀。
要素连接。线上教学可打破时空限制,组织多种要素连接,这给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提供了便利,应统筹利用时空要素,把学习任务分配到不同时段,把各时段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还可以根据学情和知识类型,重构教学逻辑,改变教学顺序和流程。这样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次序,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团队学习。国际上近年新兴的Team学习,可把世界各地的人连接起来,充分整合各地背景资源,实施创新性学习。我们的在线教学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其操作要点包括:目标统领、分工合作、智慧众筹、在线讨论、共享集成。这样既可以培养沟通、协作技能,也能强化参与者的认知责任,激发每个学生的深层动机,是一种有效的共同体学习方式。
即时反馈。在线教学,能否黏住学生并步步深入,关键是要即时反馈。有效的在线教学,包括直播课堂,教师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互动反馈上来,而不应该是对照PPT讲授。在线教学反馈点包括状态图标点亮、数据分析读取、过程记录标注、互动问答回应、作业提交浏览、学习目标检测等,特别是各个学生作业提交、分享情况,教师要给以分析性反馈,既实现成果分享和协同构建的目的,又可引导学生深层学习和认知投入,同时起到组织教学的功能。
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还处于以完成媒介资源数字化和教学活动网络化为主的1.0阶段。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应尽快启动2.0建设,重点做好资源体系化重构,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开展3.0实验,探索教育智能化和自适应学习模式。这次全国性大规模线上教学虽是因疫情而短期应用,但将会作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前导而快速迭代,各级教育部门、各教育机构和学校应做好长远布局。
(作者系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负责人。本文系国家教育体改项目“中外多元开放学习环境建设与创新学习课程开发合作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