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管理应对“后疫情”阶段挑战

慧聪教育网 2020-04-07 09: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生活生产秩序正在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地方明确了开学时间。在疫情防控的上半程,教育系统采取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等措施,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入疫情防控的下半程,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同样是一场硬仗,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

主席近日在浙江杭州考察时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就教育系统而言,同样面对这种能力的考验和挑战。疫情防控的上半程是收,延迟开学、守住校门,把疫情挡在校园之外,守护好师生安全;下半程是放,校门要逐渐打开,师生错峰开学、分批次进入课堂,正常教学秩序逐渐恢复、校园重现生机。管起来要迅速有力,放开来要稳妥有序,如何在疫情防控与教学秩序恢复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考验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下半程,各级各类学校同样要交出满意答卷。

具体而言,统筹疫情防控和教学秩序恢复是对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考验。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精细化管理正是帮助学校有效应对的武器。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风险,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落细。媒体报道,为保障高三年级学生顺利开学复课,陕西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一校一策”开学防疫方案,包括学生错时上学放学、对进校人员检测体温、安排学生有序就餐等多方面防疫举措,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全面提升教室、宿舍、餐厅的卫生标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有学校为避免人员聚集,还为学生上下教学楼划定了路线,上课错时进行。“一校一策”,把校园内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考虑进来,体现的正是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撑。以人为本在于既着眼全局,也充分了解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个体遭遇的困难,回应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是笼统地一概而论。高考延期给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多了一个月的集中备考时间。审慎决策背后,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进行精准摸排、精准帮扶、个性化施策,帮助他们把落下的学习赶上来,调整好心态,以更加自信和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最后的阶段奋力冲刺,考出理想的成绩。不仅仅是针对高三、初三考生,对疫情中受影响较大的其他年级的学生,同样要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帮扶措施,通过精准帮扶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而这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内涵。

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科技力量。高效的数据采集,便捷的信息传递以及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运用,都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力量,学校方能够更好实现上述目标,进而更高效地应对统筹疫情防控和教学秩序恢复的挑战。可以说,能否利用好新技术服务于疫情防控、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疫情防控初期,个别地方出现了要求师生重复填表等形式主义问题,反映的便是治理工具和手段的落后。实际上疫情防控的信息采集工作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无纸化,互联共享。当下,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高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举办空中宣讲会、网络视频双选会,搭建“云求职”就业服务平台等。为了实现“一对一”“点对点”“靶向”帮扶,一些高校实施就业信息“云推送”,毕业生一次递交关于应聘岗位、用人单位性质、意向就业城市、薪资期待等个人求职要求,系统智能匹配、精准推送。这些无疑都展现了新技术赋能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的效果。

疫情防控过程,既展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暴露了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需要成本的投入,包括新技术的采用、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思路转变等,但是迈过这一步,便能高效提升管理效能,使各级各类学校在应对复杂挑战时更加从容、有力。教育系统应努力把握疫情契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更好服务于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