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政如何实施

慧聪教育网 2020-04-15 08: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教材编写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上承课程标准,下接教学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近年来,围绕如何“立德树人”,教育战线开展了许多探索,部分高校进行的课程思政就是卓有成效的经验之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文件不仅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理念先行,实践紧随,知行合一。应当使课程思政的理念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所接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寻找本课程知识内容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元素,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于教学中去,从而实现课程育人功能,达到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词序不同,表述的是两个内容不同的教育活动。但是,在内涵上二者有异亦有同。

差异体现在思政课程是指学校专门开设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显性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课程思政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公共基础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融化、渗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熏陶和引导,是一种正确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隐性灌输。

相同之处是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中职学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把握四项原则

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应当坚持下列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导向。在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坚定不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在育人导向、价值引领方面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纠正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培训,忽视育人导向、价值引领的现象。充分挖掘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受到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浸润与熏陶。

二是坚持学科知识完整性。实施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思政融其中。在学科知识教学中,要保持学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为思政而思政现象发生。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惜破坏学科知识学习完整性的做法,不仅会对学生造成学习困惑,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反而弄巧成拙。

三是坚持教育形式适切性。在找到并厘清课程内容中思政教育元素后,要在教育形式适切性方面下功夫。在充分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基础上,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特色,运用现代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爱学、认真学。

四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这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好坏的关键。成功的课程思政一定是无声胜有声的。在课程内容学习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化于无形,不贴标签、不生搬硬套,而是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如其分、自然呈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达到感悟、升华,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新一轮课改

实施课程思政是一个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在国家政策制定以后,从课程标准编制到教材编写、教学活动、测量评价等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用课程思政的理念一以贯之。

2019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这是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遵照执行的纲领性文件。《方案》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还规定了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第一条原则就是“突出思想性”,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方案》指导下,教育部有关司局组织专家队伍开展了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研制中一项最突出的成果是凝练出了各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并成为课程标准主线。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应当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课程的核心素养为提炼本课程内容中思想政治元素提供了指引。

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中职学校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和信息技术等5门课程标准,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外语、艺术等其余5门课程标准也将很快发布。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中职学校新一轮课改的正式启动。

教材编写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上承课程标准,下接教学活动。因此,编写教材首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育人导向,围绕课程核心素养,梳理出学科知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次,编写的教材要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用武之地”,通过活动、情境、议题、延伸阅读等栏目的设置,把思政元素与教材内容有机融汇,使之精彩呈现、隐性体现,化教育于无形中。

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教师教学前一要吃透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各项目标,了解课程内容,把握学业质量要求;二要认真钻研、熟悉教材,特别是要厘清学科知识中蕴含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三要深化教学改革,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翻转课堂、情境化教学、议题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课堂等生动活泼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自我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进法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新一轮课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程评价机制有了新突破。新的课程质量评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通过测评题将内在的学科核心素养外显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运用好这一全新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的帮助。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