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必修课”
【慧聪教育网】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校长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少数”,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课程势在必行。本文从《意见》与“校长专业标准”融合角度,分析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专业要求和实施建议。
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
要使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能够切实有效,必须明确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课程的基本理念,即立德树人、育人导向、引领发展、注重实效等。
立德树人,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学校各学段各年级,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注重劳动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育人导向,就是要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引领发展,就是要让校长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带头人,担负引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提升教师劳动教育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应当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应体现时代特征,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注重实效,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各学校实际,结合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杜绝弄虚作假。
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专业要求
根据《意见》精神和“校长专业标准”,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目标设置应包括以下六大专业要求:
一是系统规划学校劳动教育。《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贯通学校各学段各年级,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在校长培训中,应该使校长理解和认同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明确实施劳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通过培训,使校长把握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找准学校劳动教育定位,进而系统规划学校劳动教育工作。
二是营造学校劳动教育文化。《意见》要求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科学的劳动教育观。在培训中,应使校长理解并认同,通过劳动教育,让学校和师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等方面育人文化。通过培训,校长应明确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去建设劳动教育文化,实现劳动育人目标。
三是领导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意见》要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校长培训中,让校长站在国家要求层面上,把握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其他学科融合、校外劳动、劳动周等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明确如何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
四是引领教师增强教育本领。《意见》提出多举措加强劳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在校长培训中,要让校长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校长对教师劳动教育本领的专业引领,包括劳动教育专业理念的完善与提升、劳动教育专业知识的完善与提升、劳动教育专业能力的完善与提升等。
五是优化学校劳动教育管理。《意见》要求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校长培训中,要让校长明确优化学校内部劳动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优化学校内部劳动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制定优化学校内部劳动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科学统筹和设计课内外劳动实践项目。
六是调适劳动教育外部环境。《意见》要求,家庭、社会、学校均要发挥作用,其中,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校长培训要让校长掌握调适劳动教育外部环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进而制定调适劳动教育外部环境的具体措施。
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实施要求
首先,明确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问题导向。《意见》针对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提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这应该是校长劳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向。
其次,明确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基本方式。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可以有三种基本方式:项目式、课题式和融入式。项目式就是专门设计校长劳动教育培训项目,如校长劳动教育领导力提升、学校劳动教育高级研修项目等,目的是使参训校长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劳动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要求。课题式就是在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等相关项目中,列入劳动教育课程模块、课程专题,如劳动教育政策解读、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目的是使参训校长掌握学校某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劳动教育要求。融入式就是在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等相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如专家讲座融入、课堂活动融入、任务驱动融入、观摩考察融入等,目的是使参训校长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参与、互动等方式感悟和体验劳动教育。
再其次,明确劳动教育纳入校长培训的组织保障。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长劳动教育培训,要根据《意见》并结合“校长专业标准”制定校长培训规划,统筹安排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对开展校长劳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二是各级培训机构要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和工作实际需求,研制和完善校长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校长劳动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注重校长劳动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培训,增强校长劳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成都师范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教师培训学的学科价值与体系构建研究”[SC19B017]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