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线上教学做到“眼睛里放光”

慧聪教育网 2020-04-28 08:41 来源:光明日报

对于直播课程,在线教学中,老师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利用技术可以快速地收集学生作答信息,帮助老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情况。

如何让老师和学生们面对着机器,却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教和学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

线上教学大体有两种形式,录播和直播。对于录播课程,教师授课过程一气呵成,听课学生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暂停也可以反复收看,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于直播课程,保持了已有班级授课的基本模式,教师借助技术平台,将以往的线下课堂教学转为线上进行,授课对象还是本班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的互动功能与学生交流。

当前线上教学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

疫情期间,本人连续跟踪近百节中学数学课堂,切身感受到在硬件设备准备不充分、平台技术掌握不熟练、在线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等诸多问题之外,线上教学更深层次、更本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对于录播课程,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为主,教学目标大多基于课程标准,并结合相应的考试要求。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学过程聚焦重点内容和典型问题。为了使受众群体最大化,这类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某个具体年级。而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很大,如何保障不同认知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此类课程的最大问题。

对于直播课程,在线教学中,老师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利用技术可以快速地收集学生作答信息,帮助老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情况。但在课堂学生人数多时,老师给的题目只能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因为学生没有办法快速反馈更多信息。比如数学当中的复杂符号和图形等信息学生不会上传,所以老师必须将复杂问题分解,以便于学生回答。那么,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以及结构不良问题该如何在这样的课堂中实施?此外,在线教学中,老师能得到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愿意分享的学生,并且对于题目的作答情况也是只知道结论,不清楚过程。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作答时,老师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作答过程,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问题,并给出及时反馈。

当前线上教学应改进的方向

当前线上教学反映出的这些深层次问题,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笔者认为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通过“立体化”设计,为在线教学提供质量保障。授课过程立体化。录播课程中,对于一个问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讲解内容,比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对背景材料中的某些概念或信息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扩展内容等,也可以通过链接的形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点击收看。对于直播课程,由于学生固定,授课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要设计一定的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环节,增加学生“出声”“出镜”的机会,营造课堂氛围,增强仪式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正在上课”。

授课前后立体化。课前指导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节课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忘记了,可以提前预习,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课后要有作业,帮助学生明确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最好安排教师答疑,这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授课学生为以往班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小组合作研讨以及“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尤其对于课堂上不爱表达、不爱交流、比较沉默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对于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提供帮助指导。这样即使线上教学,师生不能真正做到面对面交流,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在集体中”。

二是通过技术发展,为教学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作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技术支撑。目前,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大体相似,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习题的呈现、信息的收集等还受制于技术,有的平台功能多但使用复杂;另一方面,据PISA测试结果分析:大力投资信息和通信技术用于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在阅读、数学或科学方面的成绩没有明显改善,技术在弥合优势学生和弱势学生之间的技能鸿沟方面帮助不大。因此,还需要专业人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究竟什么样的技术能对教育教学有怎样的帮助。

三是通过理论实践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理论体系从课程、教学到评价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这些教学改革的要求,线下教学时很多教师缺少相应的教学实践,缺少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缺少相应的学习经历。面对线上教学的实际需求,信息技术如何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提供支持,一线教师迫切需要具体的可操作可模仿的典型实践案例。教学方式的变化势必带来评价方式的改变,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形成性评价,还需要通过教师培训等系列相关活动,使一线教师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让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面对着机器,始终如一保持教和学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