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追问中小学战“疫”云管理

慧聪教育网 2020-04-29 10:37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刘国雄

【慧聪教育网】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明确了复学返校的具体时间和进度安排,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将逐渐恢复常态。复学复课后,如何兼顾防疫工作与教育教学,成为多数校长关心的话题。对此,本刊特邀请处于复学筹备状态和已经复学地区的学校校长,分享他们的“备战”理念与“实战”经验,以及对线上教学阶段的反思,以供广大中小学校长思考借鉴。

4月27日,北京市高三年级已经开学复课,但对于其他年级来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经受了一次“无界”管理大考,也为学校管理者思考如何创新育人方式、确保教育教学效果、推进未来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契机。基于目前中小学校战“疫”现状,笔者在此提出七个追问,以供大家探讨。

追问一:疫情大教材,谁是领读者?国内疫情虽已基本阻断,但其留给全社会的伤痛仍未消除。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不乏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究竟这本疫情大教材能否读好用好,关键还要看作为重要领读人的教师,职业境界是否有所提升?令人高兴的是,疫情当前,教师自觉转型、积极调整,苦练空中教研“十八般武艺”。作为人生大教材的领读者的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深度理解“教材”本质,提升自身原有的思维层次和价值维度,加强疫情知识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用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激活他们的生命状态。广大家长也是这本疫情大教材的关键领读者,学校欣喜地看到,不少家长通过读疫情、懂国情、厚亲情,为孩子们作出了榜样。

追问二:线上学习,身体健康如何保障?与线下学习、纸质文本学习相比,线上学习无疑会增加学生用眼负担。身体健康是一切学习工作开展的前提,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注重落实眼保健操和课中眼睛休息时间,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切实保证学生身体健康;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增加线上线下体验活动,杜绝从线下一直“灌”到线上;要科学设计课堂结构,以现代学习理论为依据,合理分配线上学习耳听、眼看、手动时间;要优化监测评价,精选任务清单,提高学习效率。

追问三:线上课程,怎样系统设计?在线上课程推进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担心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也应该担心学生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情感能力。尽管面临着中考、高考压力,但学校更应思考,疫情背景下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影响学生未来的关键是什么?学校当前在延期开学方案中,要紧紧抓住疫情大教材和全民防疫人生大课堂,不断构建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自主管理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主题课程体系,这也是面向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

追问四:线上德育,如何重构班集体?疫情期间,班集体建设很容易成为德育管理的薄弱环节。这时,班主任就需要创新线上德育工作方法,通过开展“云班会”“云读书”“云家访”等活动,加强家校“云合作”,鼓励学生写作抗疫日记,突出“五育并举”的育人价值追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随着居家学习时间的不断延长和中高考备考进入关键时期,学生的焦虑、教师的困惑、家长的担忧逐渐显现。对此,线上德育不仅要强化常规、优化管理,而且要构建起学生、教师、家长共同体,释放心理压力,明确价值追求。

追问五:自主管理,如何提升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居家学习效果,也会拉大疫情期间学生成长差距。在这一时期,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初阶的自主管理能力养成,依靠的是家长约束示范和教师线上监督,而更高阶的路径则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规划人生、提升生命价值维度的内驱力。

追问六:线上教学,如何实现人本管理?目前看来,线上学习负担最重的是教师,大多数教师承担着网课设计、疫情上报、资源整合、线上答疑和线上家校沟通等任务。对于要兼顾家务的女班主任教师而言,工作量则更为繁重。疫情中的教师,在情绪管理和工作状态上,自然也与常态化教学时期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将注意力聚焦在线上教学、关心学生健康等问题的同时,更应该高度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与他们共同探究高效工作模式,为他们减轻不合理的、简单重复的劳动,帮助他们主动适应新变化,接受新方式,担当新角色,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追问七:混合式学习出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线上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入第二阶段,如何保证学生居家学习效果最大化,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在自主能力培养上有进一步创新,如何切实提升云课程、云教研、云家访、云辅导、云合作品质,是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曾互相调侃,不会当主播的教师肯定会被淘汰。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教师不仅做到了不被淘汰,还为未来线上教学积累了宝贵的、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既是疫情背景下的应急之策,更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抢先一步,可能就会赢得更多主动权。人工智能不会完全替代教师,但可以预见的是,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师必将被时代淘汰。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