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全面整合资源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e平台”

慧聪教育网 2020-05-07 09:43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慧聪教育网】2018年以来,青岛市颁布实施《青岛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打造覆盖全市教育系统的综合性、一站式“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服务对象涵盖全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家长、社会公众以及对口帮扶地区教师,服务内容包含教育管理、教学、数据、资源、校园服务、教育公共服务等,实现基础数据贯通共享、用户一号登录、服务一站获取。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青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市域层面“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加快推进青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以顶层设计破除信息孤岛

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作为平台建设首先突破的重点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架构,明确对接标准。青岛教育e平台建立后,累计整合对接教育信息系统(平台)50余个,来源涵盖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各区市教体局和学校5个层级,类型包含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等各类业务。平台还与省、市政务信息平台实现整合对接。通过行业内纵向整合和跨行业的横向对接,实现了信息数据、教学资源、业务应用跨层级、跨部门融合共享,为各级各类服务、数据的一键访问和大数据集聚及分析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开放平台汇聚优质资源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共享工程,着力构建数字教育大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青岛市成功入选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应用试点城市。坚持“众筹众创”理念,平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65万个,汇聚衍生青岛教育资源近千万条,面向全市和陇南、新疆等帮扶地区地师生免费开放,成功创建首批全国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基于教育大资源体系,创设学科网络工作室及特色工作室,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常态化教研。依托平台推进同步课堂覆盖,通过录播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等形式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已实现全市城乡学校740余间同步课堂接入,助力265所城区优质学校与272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并与西藏、新疆、贵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内外学校实现同步课堂连线。青岛市“同步课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践共同体”项目入围全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并位居首位。

三、以前沿技术赋能智慧校园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学校用水、用电、网络运行、校园安全实时监测和科学管理,实现校园基础设施自动感知、精准管理,有效提升学校节能降耗和安全保障能力。整合各业务部门、各学校分散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将一万余个视频监控点纳入平台统一使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课堂行为分析、校园安全保障、食品安全监控、学生考勤归宿、异常情况预警等功能,让传统监控“一专多能”,设备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37所学校试点建设轨迹采集、个性学习、智能识别、课堂诊断等17个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对学生智能管理、排课走班、营养均衡、课堂教学、宿舍管理等的大数据分析,构建“智慧互联、数据可见、智能决策、聚焦教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新生态。今年,青岛市成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以“1+4+100”(1个试点城市、4个试验区、100所实验校)模式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并依托人工智能赋能管理与教学变革。

四、以流程再造促进治理变革

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宝贵的教育数据“汇起来、醒过来、联起来、管起来、测未来、可视化、助决策”,让管理决策由“经验型”向“数据实证型”科学化转变。深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开发10余款业务应用,推动传统线下业务向数据驱动的线上业务转型。如开发期初视导工作管理系统,解决了期初视导工作问题统计与督察整改难题;建设教育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让扶贫数据的提报统计更加简洁高效;学生社会实践课堂模块将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和课程录入在线清单,学生社会时间活动可在线选择、在线预约、全程记录、在线评价,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物料成本。开发14个数据概览大屏、50余套详细数据分析报表和各类专题数据地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避免数据重复填报。通过由整体至细节的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直观的数据支撑。比如学生入学预测功能可为教育决策者和招生考试人员提供未来5年的学生入学情况,教师离退休预测功能可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未来5年教师结构变动、生师比变动情况,数据的介入让相关工作有的放矢,变被动处置问题为提前预防问题。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