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用好信息技术 守护校园安全
【慧聪教育网】从4月13日开始,浙江省按照先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先中小学、后高等学校、最后幼儿园的顺序,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复课。截至5月12日,浙江中小学校复课比例达98.68%;高校返校率为89.44%;幼儿园幼儿返园率为68.38%。在校学生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比往年同期大幅度下降。
浙江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稳定有序开学,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二是得益于教育部的全面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三是得益于全社会协同作战,四是得益于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精密智控”。这里重点介绍浙江通过“精密智控”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快教育教学正常化的主要做法。
守住“大门”,全面掌握返校师生健康状况。开学前,浙江就组织各地各学校全面排摸居家师生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码”等大数据手段,全面掌握了相关信息。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浙江全面开展核酸和血清检测,做到“未经检测不进校”。对于报到师生,浙江一律实行“健康码+测体温”进入校园,不让一名身体有异常状况的学生进入校园。为加强开学后学生出入校园的管理,浙江充分利用信息产业的优势,推动高校打造校园版“城市大脑”;学生入校后获取“校园码”,凭码在校园内自由通行;擅自离开校园的,“校园码”自动变色。
智控“中门”,精准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浙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恢复校内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生活。在中小学,努力按照“最小活动单元”的要求,推行“班级固化管理”和系统错时错峰,暂停了初中阶段的走班选课,尽可能减少学生的交叉集聚。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行“座位码”,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等学习和生活场所的每个座位编码,学校建立数字座位地图,学生“扫码入位”,实现学生活动轨迹、密切接触人员可查可溯。浙江省教育厅及时就中小学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布指导意见,系统指导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确保高质量完成学年教学计划。
紧盯“小门”,不断提高异常情况处置的时效性。浙江各地各校紧盯家门、教室门、宿舍门等“小门”,从源头抓起、从起始状态抓起,努力做到病源不出“小门”。浙江加强家校协同,要求家长不得把身体有异常状况的孩子送到学校。加强学校监测,不断完善、简化在校学生发热症状处置流程,对发热学生及时送医检测,其他学生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正常教学。加强心理异常学生的针对性处置,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暖心家访、一次心理筛查、一次生命教育、一次谈心谈话、一次家长会”,切实把学生心理疾病隐患排摸清楚,及时干预、开好药方。
通过“六项硬核管控措施”(健康码、测体温、血清核酸检测、系统错峰错时、班级固化管理、家校联动)、“三码智控”(健康码、校园码、座位码)、“五个一”活动等办法,浙江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全面、有序地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校园日益呈现出往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