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困难学生现状调研:近二成受网络或流量困扰,近80%产生负面心理
【慧聪教育网】4月3日,乔治城大学非营利组织领导人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校友会、凤凰网、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发布《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在线教育困境调研报告》(点击此处阅读报告全文)。参与调研的1800名网课困难中学生,是三方发起的“为网课困难学子送平板电脑”公益活动资助对象。
报告显示,17.6%学生受网络或流量费用问题困扰;66.28%的网课困难家庭中,有至少2个孩子上学,现有经济情况,不足以满足家中每个孩子的网课设备需求。在获得资助前,9.31%(161人)明确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参加网课学习。学生心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落差,近80%的学生担心自己再也跟不上学习,15.79%(273人)产生自卑甚至是厌学情绪。
报告因此发出四点建议: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到通讯公平问题;家庭与学校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引导;公益项目或教育教学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为保障青少年儿童上网安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内容规范立法亟待推进,针对网络侵害青少年儿童的不法行为,应加强打击。
受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和上网卡听课。
为避免或缩小受疫情带来的城乡教育差距,2020年3月4日,乔治城大学非营利组织领导人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校友会联合凤凰网、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为网课困难学子送平板电脑”公益活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崔阳夫妇捐赠200万元,采购1800台平板电脑及配套流量卡,资助1800名网课困难的中学生。
基于此次活动,联合发起的三方对1800名受助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对受助学生监护人、申领推荐人以及业界专家的电话访谈,形成《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情况统计及在线教育困境调研报告》,以期让社会各界对网课困难学生情况及乡村在线教育困境有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并共同参与推动解决乡村学子在线教育难题。
自3月10日至3月27日,受助学生收到平板电脑,并提交物资反馈与平板电脑使用调研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家庭状况、导致网课困难的原因、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学生对平板电脑和网络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等方面。
截至3月27日,活动发起方共收到有效问卷1729份,其中高中生634人、初中生1095人;女生1057人、男生672人。
根据调研报告,网课困境不仅存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偏远山区”。1800名中学生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建档立卡户或贫困户,有13名受助学生来自沿海发达省份地区,江苏5人、福建5人、广东2人、浙江1人。
在受到资助前,参与调研的受助学生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网课困难与缺乏上课设备有关。具体原因,如家中没有适合上网课的智能手机,或是兄弟姐妹多人共享一部手机轮流上网课。另有近两成(17.6%)学生反映,他们无法正常上网课是源自网络或流量费用问题。例如无法承担流量费用,或家中没有安装宽带,或信号不佳网速不畅。
因为没有设备,或设备不够、没有高速网络信号,有161人明确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参加网课学习,725人表示曾通过看书本或借阅他人笔记的形式自学;864人曾借(蹭)亲友或邻居的网络上课。
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同步在线听课。
对比自身情况,网课困难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落差。79.41%的受助学生担心自己再也跟不上学习,75.77%害怕遗漏重要知识点。其中15.79%(273人)因无法跟其他同学一样上网课而产生负面情绪,如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自卑、怕同学嘲笑,不想说话,甚至因此不想再上学。
综合调研情况发现,受助的1800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长在单亲家庭,父母因严重工伤或精神类疾病,丧失劳动力,甚至过早地离开人世,学生们只能和爷爷奶奶靠低保生活。尚未成年的他们因“穷”看不到前方,因“贫”得不到资源,所以,在物质援助之外,还需要提供心理安抚与价值引导,防止自卑情绪转化为自卑情结,引发更深层面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学生均愿意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使用平板电脑,辅助自己的学习。其中,89%(1542)人次愿意通过平板电脑,学习老师安排的网络课程。选择“其他”的学生多补充表示,自己会保持持续学习状态,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有160人表示,会偶尔借平板电脑放松娱乐,比如看电视、电影,也不排除玩电子游戏的可能。活动发起方将通过监护人和推荐人,持续跟踪受资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情况,如发生严重不当使用情况,将及时进行干预。
因为此次活动,受调研的学生获得平板电脑与上网卡的资助,学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安慰,并在问卷中表示,更开心,今后也会更积极上进。
调研的1729人中,有70人表示,更关注科技资讯或科技产品,有35人选择“向往通信、信息等大学专业”。有892人(51.59%)表示对公益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少学生在调查中流露出未来参与公益的意愿。
基于调研结果,报告发起方提出四点调研建议。
首先,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到通讯公平问题。对于4G信号的强弱问题,因为往常乡村家长们主要是电话、短信需求,对建筑物内是否覆盖4G网络没有刚性需求。但这次网课潮,让网络信号成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网课教学的前提是有网络信号,建议网络铺设搭建方加大边远山区信号塔建设,同时建议运营商如联通、移动、电信,在流量费用方面,给予贫困地区用户一定优惠。
其次,希望家庭与学校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引导。宗春山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考虑到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占据绝大多数,学校教育的责任相对更重。他建议,学校要引导学生正视现状,调动终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只是课本内容,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希望更多第三方力量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
第三,建议公益项目或教育教学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网络教育形式不会仅存于疫情防控阶段,网课困难的资助也不会是面向乡村教育的一次应急事件。因此,需要有更多机构、企业或社会组织,面向乡村学生与学校,提供更多元的社会服务,锻炼学生的多媒体互动思维,建立使用网络的自控力。捐赠⼈何道峰先⽣建议,最佳⽅法是启发孩⼦内在的⾃由与⾃主⼈格,将童年的苦难视为⼀笔财富⽽不是负担,让孩⼦建⽴⾃我管理与⾃我控制的⾃律意识,由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引导他们建⽴⾃我⽬标导向下的⾏为节制。其次是通过示范引导,由成年⼈帮助他们学会建⽴⽬标导向型时间分配⽅法,引导他(她)们合理分配平板电脑的使⽤时间,以恰当的奖惩制度激励孩⼦⾃我实现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平衡,⽽不是因噎废⻝式地打压式管控。
此外,为保障青少年儿童上网安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内容规范立法亟待推进,针对网络侵害青少年儿童的不法行为,应加强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