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从粉笔、书到摄像头、话筒

慧聪教育网 2020-05-29 14:03 来源:慧聪教育网

【慧聪教育网】全国高校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响应与实施。有的重在“老师不停教”,但只是将原有的各类线下课程在线化,供学生自学之。有的重在“学生不停学”,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建议同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多看书多阅读;多数院校力图兼而有之,以新的形式实施“不停教”“不停学”,慕课、录播、直播等新的教学模式纷至沓来。

但从全国情况来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不要传授新知识,还是满足于“温故而知新”;原有的课程内容与新问题如何结合,各占多大比重、居于何种关系;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如何体现,是不是仍是像线下教学那样“讲”与“听”的分工;“教师”与“直播主持人”是否等同;线下的课堂上与课堂下的泾渭分明,与线上教学中教与学的水乳相融,如何适应,如何过渡;这些都给线上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惑与难题。根据我们所在学校推行线上教学的情况,并结合全国各地高校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教学方式:知识单位更小、输出节奏更灵活,不能照搬课堂教学

线上课程,无论采用“慕课”“录播”“直播”哪种方式,都跨越了空间限制,给予了教学前所未有的空间自由,解放固定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失去了教室对教学现场的绝对控制。当学生可以入群退群,可以随时开关摄像头、话筒、软件,线上课程极易受到其他干扰源的影响。教室里充分的、长时间的、封闭的授课方式就无法在这样的“线上平台”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短、密、有趣”,输出节奏要“快、准、到位”,教学效果“务实、有效、有获得感”,线上教学方式要求知识的组织单位变小,适应输出方式的弹性,满足学生接收的现实条件。

目前有不少高校停留在“线上课程”是从“一支粉笔、一本书”变为“一个摄像头、一只话筒”的思路,即便视频、音频切分为若干段落,依然是大框架、大板块、大单位的单向知识输出,其本质是“课堂教学的录像化”,保留了线下教学“时长”,也没发挥出线上教学“小单位、即时沟通”的优势。其实,不是所有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都适合这样的线下线上的转变,不能照搬课堂教学来指导“线上课程”,也不应以线下课堂教学的要求来认定线上课程的工作。不同类型的课程要分别处理。基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核心课程依然需要线下课堂教学来保证专业教学的体系性,对这样的课程,“线上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手段上,教学内容难以做到全盘更新与改造。而技能、通识、专题性课程容易突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形成“线上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完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教学要求:应将“知识量”要求变为“知识力”要求

定时、定点的线下课堂教学,它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以“知识量”为基础的,而时间更短、地点自由的线上课程其教学要求与目标应区别于重在“知识量”的要求,更强调“知识力”——对知识的体悟、掌握和执行的能力,尤其是执行能力的要求。“知识力”的要求要比“知识量”的要求更难、更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如何在有限指导的条件下,明确需求,获取资源,拓展范围,最终获得知识与能力,是新教学方式给教学双方提出的新问题,也是更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问题。

“停课不停学”的主体到底是谁?毫无疑问是学生,“忙”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教师主导角色要转变,从“知识量”的输出者变为“知识力”的引领者。虽然停课,但能让学生们在各种条件下依然持续学习,是这次倡议的出发点,部分高校“全员、全课程上网”的做法不应偏离这个基本出发点。当以知识的体悟、掌握和执行为教学要求与目标时,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知识量的层面上,应更进一步“凝练、提纯”,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洞悉核心性质的能力、迅速准确攫取急需技能的能力相联系,形成环环相扣、务实、有效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成分要适度,要通过线上课程的“小单位、多方法”直接与学生的能力需求相对接,打破知识边界,创新以“执行”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学一点”即可“做一点”“学一些”即可“做一面”,甚至“做一套”。教师的功能并非“蜡烛”,应更像“打火机”,点燃学生应用知识、持续获取知识的热情,同时“打火机”也在不断充实、更新和升级。在“用”中学,在“执行”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自我更新与升级,教师引领学生在不断地体悟与执行中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机制:应有双向的兼容性,不能机械化

如何执行好这次大规模线上课程的尝试、如何利用好这些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平台及资源,每个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学机制的能动性,在“用”中学,学中“变”,变中“胜”。线上教学机制推进的难点在于如何管理模式多元、方法多样、形式层次丰富的教学行为,在公平的前提下抓住各种线上教学行为的实质评测效果、提升质量,在此次尝试中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特别不应该一刀切、机械化,在符合线上课程形式与特点的前提下,激进些的、保守些的,平衡性的、有侧重的,做得面广一些的、做得度深一些的,各种教学尝试从推进教学革新的角度看都有着不替代的作用。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高校集体同步线上课程尝试,涉及了高校全部专业的几乎所有课程体系,老中青三代教师,低年级到高年级、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所有在校大学生同步进行,甚至还吸引了马上参加高考的备考生、已经毕业步入社会的中青年群体。在这样全社会关注的背景下,更应强调线上教学管理的双向兼容性,不仅要将长线课程与短线课程结合,还应将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搭配,既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评判线上课程的可行性,更要从知识与能力培养角度看待线上手段的革新性,还应做到高等教育创造知识、创新能力的社会义务。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临危受命的考验,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业者素质、水平的一次集体亮相。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