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个全场景果之教师工作发展平台,助力教师工作提效专业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20-06-02 18:32 来源:慧聪教育网

【慧聪教育网】疫情的突然袭来,让老师们一夜间成了"网络主播","被迫营业"的后疫情时代,更考验着教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课程设计能力,也挑战着学校在满足混合教学、家校沟通和家校共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学校功能和形态从课程、教学、学习方式、组织方式到空间发生了加速变革的同时,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和设计者的跨越,这些都对教师工作提效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与急迫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教学相长,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和素养都面临着全面的挑战。面对教学方式和教师职能变革带来的冲击,缺乏科学的评价和教师激励体系的问题越发冲突,同时,老师教学设计中的优质资源也比较离散,优质内容只局限于很小范围的学生,没有实现数据化、结构化和众创共享。

据悉今年预计将有40万新教师先入岗再考证,新教师的教学经验培养通过什么方式,老带新青蓝结对怎样开展,怎样通过有形载体,让职初、骨干型、专家型教师成链式的专业化发展,都成为了当务之急。

建设以教师驱动的智慧校园

据悉,在疫情期间,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的"芝士圈"平台得到了高频常态化使用。龙樾"芝士圈"平台由北京果果乐学科技有限公司陪伴式定制研发,是果果科技在自研的"果之全场景教师工作发展平台"基础上,以龙樾中学理念、组织、课程、教学个性特色为拓展定制而成。这一平台迅速帮助龙樾实现未来教师提效及转型,并推动了龙樾未来校园的建设发展,在疫情期间的混合教学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陪伴教师从工作增质提效、成就激励到专业发展

据果之平台理念的架构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皇晓琳介绍到:"校长与教师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要理解和把握校长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置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整体看待。因此有必要利用技术手段,设计面向校长和教师的全场景、全流程、常态化、数字化的发展平台,助力校长和教师完成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这个教师工作平台就像一个智慧工厂,在教师工作中心模块,根据协同备课、混合教学、听课评课等结构化高效管理模式,为教师们提供各类工具,帮助教师们实现日常工作中计划、分工、协作、讨论、分享等环节的完成质量及效率。

在工作过程中,教师们会生产出大量融汇了群体经验和智慧的知识原料,这些原料被工厂加工成可以复用的知识产品,将会自动汇集到知识中心模块供给教师发展的复用和创新,并通过学科知识、科研知识和培训知识等专业化教师发展工作体系模块,最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自生长式链式课程体系,帮助教师在不同阶段自然生长。

最后通过教师发展中心模块中的评价激励体系,展开校本科研、校本活动等唤醒教师内在潜能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这个平台就像贴心助手一样,从教师工作增质提效、成就激励到教师专业发展一直全周期伴随着教师们。

果之首个全场景教师工作发展平台

果果科技专注教育智能化服务,是教师平台和智慧校园领域的创新者。打造了果之国内首个教师全场景工作发展平台,通过工具+模式+内容+数据的组合式创新,帮助教师工作提效专业发展,助力中小学构建智能化校本云知识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众创共享,促进个性教育规模化普惠化发展。

首 个全场景果之教师工作发展平台,助力教师工作提效专业发展

作为一个垂直教育行业的教师工作深度场景服务的创新者,果果科技承担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委托的"教师发展"、"校本知识库"两项重大课题。在过去两年,果之教师平台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与中国基础教育界顶级的学校共同陪伴式探索,基于北师大的教师职业与发展理论与量化研究方法等学术成果,构建了"从底层-中层-上层"即"激励—素养—教学"的教师工作提效专业发展机制。

果之教师平台整合企业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技术赋能教师工作流,并对工作流中产生的数据静默采集生成优质知识,用优质知识反向赋能教师工作发展,让离散的校本知识通过知识中心平台循环复用。实现真正的教师工作提效和专业发展,解决学校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创新难题,助力提升教师多元素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果之陪伴教师工作提效专业发展

果之在伴随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的示范校进程中,全程陪伴学校实现需求梳理、业务落地和长效运行。实现了"教学协同化-培训立体化-科研校本化-评价转激励"的标准化产品+个性化咨询服务。不仅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建设了"芝士圈"平台,同时也在为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建设了跨校区的教师发展平台,构建了一零一教育集团线上的教师发展中心,整个教育集团近千名教师在果果科技"果之"平台上完成自己的课题研修、青蓝工程、绩点成就、成长档案等一系列专业发展任务和目标。"果之"们正在通过伴随式智能化服务,协助教师增质提效工作专业发展,助力学校实现在教师管理及发展的创新实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