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的春天

慧聪教育网 2020-06-16 08:38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网

【慧聪教育网】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是与医学教育同步发展的。伍连德、颜福庆等现代医学教育的创办者,既是著名的医学家,更是中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奠基者。伍连德先生既是中华医学会创始者,也是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颜福庆先生在创办上海医学院时,重视公共卫生教育,积极提倡预防为主,明确办学宗旨为“为人群服务”,蔡元培先生为其所写校歌是: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预防为主是党和政府过去70多年一直强调的卫生工作方针。我国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教育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成长壮大。至今,已有近百所大学和学院设置公共卫生学院(系),每年培养各个层次的公共卫生学生7000余人,为疾控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岗位输送了大量人才。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教学模式日益成熟,已经在世界上形成鲜明特色。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在其他国家不多见。第二,教师质量明显提升,师资总量显著扩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学科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接受过先进教育的青年教师进入到公共卫生师资队伍中,提升了师资的整体质量。第三,公共卫生教育机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主要是由公共卫生教育机构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促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也极大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升。

新冠疫情暴发对公共卫生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公共卫生教育如何定位。在健康和流行病转型时期,慢病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教育和研究向慢病转型十分必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染病教育和研究不再重要。传染病教育是公共卫生教育的起源,也最具公共卫生性质。其次,公共卫生教育如何评价。评价是导向。现在对公共卫生教育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与其他学科并无根本性差别,公共卫生的“公共”性质尚未体现。再者,如何发挥公共卫生教育弥合医防裂痕的作用。从非典到新冠,几次重大疫情都暴露出医防分离问题。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缺乏足够的公共卫生教育,公共卫生教育也没有很好地服务临床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对弥合医防裂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

公共卫生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总结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教育问题,把公共卫生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下面谈五点认识。

第一,公共卫生教育需要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需要落脚在人才培养上,落脚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上。公共卫生教育需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和为什么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把育人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确定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明确公共卫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对指导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需要改变现有对单位和教师的评价机制,切实解决“轻教学、重科研”的痼疾,科研为教学服务,教研相长。

第二,公共卫生教育需要以保护人民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导向。公共卫生的使命就是促进人群健康,公共卫生教育一方面体现了国家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意志,体现了卫生健康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教育体系和大学的社会责任。牢牢把握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这一核心,是凸显公共卫生教育价值、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保证。公共卫生教育只有与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紧密衔接,才能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

第三,公共卫生教育需要补短板。一是补知识短板。全面梳理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应急在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二是补实践短板,把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基地向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拓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应急问题的能力。三是补学科教学平台短板。病原学鉴定在公共卫生教育中几乎是空白,应重视和支持高校传染病学科和教学平台建设,鼓励传染病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医疗救治、信息技术和防控政策等方面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四是补全球健康教育短板。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全球健康战略,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指引,加强全球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全球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培养全球健康人才。

第四,公共卫生教育需要强弱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在包括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重大疫情防控需求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弱项和不足。一是开展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的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数量不足和知识结构不完整,难以满足疫情预测预警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这一领域人才培养的规模、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二是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的人才规模不足,导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延迟和信息缺失,影响了疫情防控决策需要的证据质量。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专业公共卫生学位培养,包括健全和完善专业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培养体系、新增专业公共卫生博士培养项目,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为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三是实验室检测相关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不够,需要通过增加学时和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增强公共卫生人才开展卫生检测的能力。

第五,公共卫生教育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人才,需要从三个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强对公共卫生教育性质和学科特色的认识,制定更加科学的公共卫生学科评价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交叉和融合,强化公共卫生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强化公共卫生校内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融合,提高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能力;三是加强保障,各级政府为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提供全面支持,教育管理部门积极争取资源并制定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和标准,高校从资金、空间、实践训练基地和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进行投入,为实现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目标提供保障。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