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给“掐尖”热浇上冷水

慧聪教育网 2020-06-22 08:37 来源:光明日报

【慧聪教育网】经过两年多的试点,2019年末,“公民同招”政策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作为“军令状”,下发给各省份。从落实情况看,它犹如给火热“掐尖”“挑学苗”的民办中小学校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6月20日中午,黑龙江省中小学校招生工作正式开始。今年是“公民同招”政策(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之后的首次录取工作,和往年不同的是,优质民办学校提前组织的选拔考试取消,全部采取电脑派位制度。

与黑龙江省招生政策相似,广东、浙江、陕西、宁夏、天津等省份在近几天也迎来了“公民同招”政策落地后的首次招生。经过两年的试点酝酿,“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从此无分公办民办,一律一视同仁。“教育公平”能否再上台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生态是否会重新洗牌?除了分数之外,育人的真正目标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进入优质民办学校就像进入重点高中预备班”

“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之后,对不少省市的招生报名影响显著。在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曾深受学生家长们的青睐,近年来报名民办中小学校的学生竞争激烈。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市民办小学报名录取比一度达到3:1,而今年的反差可谓巨大。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录取工作已经结束,11.9%的民办小学,22.73%的民办中学正好招满或没有招满。

在黑龙江省,小升初也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升学阶段,如果孩子能顺利进入“几大民办中学”,无异于进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预备班”。

往年,民办初中在不同的时间组织“跨区面试”,“以前是笔试,后来国家出台政策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考试,学校的选拔方式就变成面试,把问题通过‘口试’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哈尔滨某知名民办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麻宁告诉记者。由于各民办初中“面试”时间不同,互不干扰,所有生源被民办中学“筛选一遍”之后才会进入对口公办学校。“此前也有电脑派位的机会,但是相对较少,家长们还是会选择依赖‘面试’。”麻宁说。

身处哈尔滨市“最好的初中”之一,麻宁告诉记者,自己和孩子都压力很大。“老师非常负责,总是会主动和家长分析孩子成绩的情况,因此自己的手机一天到晚都需要关注,以便随时查看老师发来的信息。”麻宁说,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学习”的时间很长,老师担心孩子有所松懈,除了白天开网课辅导功课,还会在晚上“开视频看着大家自习。所有学生一起上线写习题作业,鸦雀无声,老师远程监督,就像是在学校自习一样”。

这所学校另一位学生家长刘钰告诉记者,孩子学习成绩退步的时候,老师会要求自己每天放学提前到校和孩子一起“上一会儿自习”,“这给我们两个都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还好孩子后来成绩上去了,不然真的很难受。”

除了“管的特别严”“作业特别多”之外,麻宁和刘钰都认为,在教学教法上,这所民办学校并没有显出特别的优势,因此“受不了压力转入对口公办学校的学生家长也是有的”。

失去优质生源,民办学校竞争压力大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2019年末,“公民同招”政策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作为“军令状”,下发给各省份。从落实情况看,它犹如给火热“掐尖”“挑学苗”的民办中小学校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北京市丰台二中特级教师陈维贤认为,“公民同招”既是对部分民办学校“掐尖儿”乱象的矫正,更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是,“从短期看,对民办学校影响很大,失去优质生源,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成绩。没有教学质量保证的特色,家长也是不认可的。”陈维贤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民办中小学因此“压力不小”,上海知名民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在招生前夕,曾直言不讳地在公众号中让家长“掂量”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能力,“掂量”自己能不能负担高昂学费。这被家长们认为是“隐性的择生源方式”。

19日,记者拨通了哈尔滨某知名民办学校校长的电话,说明来意后,校长只说了一句“我们一切听政府安排”就匆匆挂断。

广西贺州外国语学校校长韩国奕接受了记者采访,今年他们第一年执行“公民同招”政策,谈到没有了“提前招生”“掐尖”的机会,他坦言“没有什么好遗憾的”,“这样大家同一个起跑线,才能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能力”。他认为,“掐尖”之后,一些民办中小学校“强者恒强”,不但破坏了教育公平,对年轻学校发展也“不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在我国一些省市,民办择校搅动整个地区的择校热,具体原因有二,一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提前招生、面试招生等招生方式的驱使。“家长择民办,并非择特色,择的是不均衡(办学质量差异)。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随机入学,恰恰是促使民办办出特色,即要从以前招‘好学生’,转变为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上花工夫。”熊丙奇说。

探索多元办学方式,满足多样化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方式从电脑派位到多校划片、“公民同招”,一点一点补上可能产生的“择校”漏洞,让学生和学校站在统一的起跑线上。

对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来说,这个“起跑线”是怎样的机遇?韩国奕坦言,“我们从来不害怕”,“不管怎样招生,都要抓住内涵特色。民办学校的机遇就是在新形势和政策下快速改革和转型才能发展。未来我们更加体现‘私人定制’的模式,培养优秀标准‘特制人才’”。

陈维贤认为,对一些民办中小学校具有先发优势的地方来说,公办学校此时有了发展的机遇,应该抓住生源均衡的机遇,提高教育加工能力。“公办学校不能只是保底,要优质,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只有赢得社会的口碑,才能抓住机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已经写入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熊丙奇提醒,公办学校在“公民同招”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整体均衡,缩小校际差异;二是自主办学,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而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压力之后如何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除了“办出特色”“内涵发展”之外,熊丙奇认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付出自己的努力。“从未来义务教育发展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更应该成为一种办学模式,而非办学属性。具体而言,对于民办学校,各地应该纳入财政预算,给民办学校一样的生均经费拨款,这一方面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非营利属性,同时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每个适龄孩子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一致的财政资源。”熊丙奇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