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和扩大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慧聪教育网】疫情催生了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范式,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呈现新形态。大学应“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北京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创新交流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课程共享。今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应对疫情开设线上课程,全校2800名教师以直播和慕课等5种教学方式,为不能返校的4万多名学生开设了443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选课学生超过20万人次。其中,60名外籍教师在全球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克服时差等困难,参与线上教学。
高校之间共同开设网上课程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合作趋势。今年暑期,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合作新推出网上“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国际政策暑期项目”。该项目邀请两校在特定领域内的教授学者联合开设网上课程,支持两校在国际政策分析、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等相关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并为国际政策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与环境。
随着线上授课的不断成熟,高校将会逐步向社会开放更多线上课程资源。北京大学启动了全球课堂“X-LENSEatPKU”项目,以线上公开讲座及课程视频为产品形态,邀请全球优秀学者围绕公众感兴趣且普遍关心的知识话题展开讲解,向公众开放最优质的讲座资源。。
培养国际人才。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北京大学不断提升“留学北大”的品牌影响力。学校始终致力于优化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留学生教育方法。201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政府高端管理人才,设有全英文授课的经济学(国家发展)博士学位项目和公共管理(国家发展)硕士学位教育项目、非学位培训项目以及南南合作智库研究。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以来,共招收了186名国际学生,培养了重要的知华友华力量。
北京大学致力于培养“懂社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的人才。学校努力打造海外学习项目集群,扩大学生赴海外学习规模;丰富项目类型,为学生提供暑期学校、实验室和国际组织实习、毕业设计、社会服务等在内的海外学习选项包。
这次疫情对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因为只有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只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在危机时刻凝聚起的共识,也将是战胜危机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