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慧聪教育网 2020-08-27 09: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聚焦优质均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通过系统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管理共进等举措,实现城乡装备同步升级、学生同师授课、教师同台竞艺、学校一体化发展。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参与结对帮扶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构建大教育资源平台,以“之江汇教育广场”为龙头,以地方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骨干,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全融通,各学段全贯通,教育系统内部与社会、行业机构优质特色资源全联通”的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之江汇教育广场”日均访问量突破250万人次,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浙江家长网络学校入选教育部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案例。建设名师网络研修共同体,创建224所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建设校,跨校、跨区域推出2336门同步课程,积极推动名校名师走上“云端”;按照“1位名师+10个学科带头人+100个网络学员”的模式,创建900余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招收全国各地网络学员37万余名,努力将名师网络工作室打造成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的重要载体。

聚焦育人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支撑智慧教育的装备环境,全省教育计算机网骨干网带宽升级至5G,全省97%的中小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推进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学校的试点应用,加快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基本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全覆盖。着力提升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对全省45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开展全省教育技术部门专业人员和高校教育技术部门专业人员全员培训,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实施典型应用试点,推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精准学习以及精准教研。确定123所机器人教学示范建设校、11所机器人和智能技术应用试点校、100个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建成26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8所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8所教育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广泛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如温州创客教育已覆盖900余所学校,建成11个创客中心、212个创客基地、671个创客空间,推动实现学校创客空间全覆盖;宁波市建立互联网学校“甬上云校”,并邀请名师在线授课;嘉兴市推出“嘉兴智慧教育云课堂”,有效减少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保障全市50余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

聚焦治理能力,加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提质增效。普通中小学校学籍业务与学后托管服务申请实现一次办理,高校校务服务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基本建成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高考成绩证明等25项量大面广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入学入园等15项事项实现“一件事”掌上联办。在全省教育系统推进“政务中台领航”等10项行动,进一步完善教育大数据仓、教育业务综合管理应用、教育政务协同办公应用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应用,持续推动教育治理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疫情期间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之江汇教育广场”推出270余场名师直播活动、2000余节直播课程、1600余个防疫专题资源、18万余个名师资源,在线用户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整合各方力量,实现数字电视、PC端和移动端全方位一体推进,直播、重播、点播全时段覆盖,保障不同受众接受在线学习的通道,并协调资源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学生线上学习网络带宽不足问题。鼓励和指导各地“一县一策、一校一策”因地制宜灵活推进线上教学和活动,保障教学秩序不乱、教学进度不停、学生一人不落。

聚焦机制建设,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成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幼儿园教育装备规范》,编制79项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规范,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与多家有关行业企业开展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企业共建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化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分中心,加快长三角教育信息化合作。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探索“按用付费”机制,鼓励和引导资源建设者持续提升资源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互联网+政府采购”,联合“政采云”共建浙江教育装备采购馆,以数据驱动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决策、监管;建设“政采云”教育资源馆,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和服务。在教育技术装备等项目中,深化“竞争性获取”机制,实现财政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落实重要时期24小时值班值守;启动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将全省教育系统2000余个系统纳入等级保护范畴;构建全省教育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将监测范围扩大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的重要系统,切实提升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