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教学
【慧聪教育网】“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皮,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精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呈现方式立体、丰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几何模型,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画俱全的视听效果,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一、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原因之一就是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乐于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传统的方法是借助课本上的主题图片和钟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师再通过语言叙述、动作比划、实物演示来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时间概念,教师讲得费力、模糊,学生学得吃力、糊涂。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得心应手了,首先用春晚倒计时的视频片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秒的认识,接着用PPT动画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索:1秒有多长?秒针走1小格、1大格分别是多长时间?秒针走1圈,分针怎么走?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1分=60秒。最后,教师通过图片和音效讲解1秒钟的价值,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学生思想集中,求知欲强烈,自主独立思考,亲身感受学习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抽象的,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解决了多年的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把复杂运动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底和长相等,高和宽相等)的关系,然后提出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图形,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接着通过PPT动画演示:分割——拼接——组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弄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最后要求学生按照PPT动画演示的方法,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验证猜想,加深印象。观察——演示——操作——讲解整个过程融为一体,化抽象为直观,既突破了重难点,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但这一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比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的教学中有绝对的优势。
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步骤设计:①课堂小魔术——圆变“长方形”(教师用学具完成);②PPT演示“变”的过程;③自主探究:“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宽与圆的半径分别有什么关系?“近似长方形”与圆的面积又是什么关系?④小组合作导出公式。简单明了,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辅助教学的优势是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创造了理想的教学情境,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