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构建一主多辅育人新范式

慧聪教育网 2020-09-09 08:3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近日,聊城大学又有4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3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陆续出征,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至此,该校已有1260多名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近400人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而这正是聊城大学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见证。

近年来,聊城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积极开辟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心理辅导等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阵地,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陈铭意是聊城大学较早参与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之一。他在大一写入党申请书时就立下誓言:“大学毕业后,我要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4年7月,他践行自己的诺言,成为志愿服务西部的支教老师,目前仍在新疆塔城三中任教。

从2003年开始实施起,聊城大学就把这项工作列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从组织领导、制度体系、资金保障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学校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探索形成了“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跟踪调查、就业服务”具有聊大特色的工作模式,推进了西部计划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多年来,西部计划志愿者人数一直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011年,聊城大学就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起一支政治过硬、情怀深远、思维新颖、视野广阔的思政教师队伍。其中,不仅有全国师德标兵、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等专家级人才,也有山东省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等青年教师新秀。学院建立健全了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全程监控、综合评价为一体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打造“金课”,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四门课程全部是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本科生思政课精品课程率100%。

“262”课堂教学模式,是杨守宝老师推出的一项教学改革,即20分钟一周时评+60分钟理论精讲+20分钟提问交流。“时评”让课堂连上了社会,“交流”让课堂通向了头脑,而“理论精讲”成为课堂的定海神针。一门严肃的课程,杨守宝老师却把它上得总是座无虚席。

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聊城大学思政教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每年寒暑假,聊城大学都要组织大批的学生队伍,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等多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仅2019年暑期,聊城大学就组建各级各类实践团队618支,参与志愿者达7000余人。

在聊城大学,有一个成立于2004年的雷锋义工队,它目前拥有注册“雷锋”400余人,已经培养出近2000名“雷锋”走向社会。“雷锋们”坚持十几年对困难群体开展帮扶,先后与92个农民工子女、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34项志愿服务项目,建立服务基地26处,举办或参加公益活动1000余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