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从基础教育:大山深处的教育“逆袭”

慧聪教育网 2020-09-15 09:43 来源:海南日报

【慧聪教育网】9月7日,海南中小学校正式开学。连日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学校校长包瑞走进多个班级,为孩子们讲授“开学第一课”——《孩子们,请跨越那座山峰》。他注意到,校园里又多了不少新的面孔——据统计,截至开学当天,包括学校管理的3个乡村完全小学在内,湾岭学校本学期新增回流学生88人。要从2016年开始计算,该校总共回流学生超过400人。

“湾岭学校出现的学生回流现象,是琼中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缩影。”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岗干事包志刚说,这几年,从海口、三亚、琼海等市县回流的学生源源不断,琼中的学位可以说一年比一年紧俏。

“源源不断”并非夸张。他算过一笔账:从2015年至今,琼中在校中小学生从22379人增加到28000余人,其中超3000名学生是从县外各校回流的,“每年回流的学生能撑起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我国偏远贫困地区学校普遍出现“空心化”情况:师资弱化,生源流失,学校逐渐成为“空壳”。然而,在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的琼中,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成绩长期挂尾的山区市县,如何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回流?本篇报道中,海南日报记者将带您一探琼中教育的“逆袭”之路。

A

新校长接手“问题学校”

“但凡有点办法,都想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太不放心”

上课铃响,校园里又响起了琅琅书声。包瑞站在校园里举目环视,映入眼帘的楼宇草木,无一不呈现着生机,也无一不写满了感慨。

2016年,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在甘肃省干了18年乡村教育的包瑞通过竞聘成为湾岭学校的新任校长。但他没想到,即将接手的竟是这样一所“问题学校”——

教学楼已成危房,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校园里零零散散地分布着鸡舍、鸭棚、猪圈若干。更令他头疼的是,学校教师无心育人,上课敷衍,下课散漫,校门口一家麻将馆甚至为他们预留着一张“专用麻将桌”。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环境怎么留得住学生?一连数年,湾岭学校的生源不断加速流失,就连本校教师都把孩子送到其他市县上学。包瑞挨个数过,那年学校在读的就只剩下81个学生,而且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文身、染发、抽烟、喝酒,不时出现校园霸凌行为。

即便如此,已处在存亡之际的湾岭学校在琼中还不是最差的一所。要问当时琼中的整体教育水平究竟如何——每每全省中考、高考成绩排名表出炉,琼中人总习惯从表格最末开始寻找家乡的名字,好不尴尬。

“但凡有点办法,都想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何况我们夫妻俩都在外地务工,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太不放心。”湾岭学校一名蔡姓家长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带到广东上私立学校,“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还有的家长,比蔡女士下的决心还大。琼中乌石学校校长邓士志说,一位刚转学回来的学生,尽管其父母都在琼中工作,之前仍把她送到海口某私立学校读初中。每隔一周,父亲要接送她一次,往返两趟需驱车近10个小时。

什么时候孩子才能在家门口上好学?这几乎成了琼中家长的一个“心病”。

B

僵化的体制机制如何打破?

绩效工资差额从最多100元到7000多元,教师从不接受到纷纷参加培训提升自己

校舍需要修葺,环境需要治理,教师队伍更需要整顿……压在包瑞身上的桩桩件件都是重担子、硬骨头。

“谁想得到,快40岁的我还是那么拼?”谈起当初,包瑞朗声笑了。他一鼓作气,把妻女接到海南,再把老家房子卖了,跟学生们同吃同住,“为这所学校、为这些孩子,我可以说是‘破釜沉舟’!”

重建学校,道阻且长。为了拆除校园中的“违建”,他反复给周围群众做思想工作;为了建一座色彩明快的教学楼、一块宽敞平整的运动场,他不惜多次和建筑公司交涉甚至争执。最难的时候,这个西北汉子几度热泪肆流。

然而,给包瑞压力最大的,还是对僵化的体制机制“开刀”。

他来之前,学校绩效工资实行平均分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低。于是,他制定了新的考核办法,以工作量和教学质量为主要标准,对绩效工资进行重新分配。新办法实施的首个学期,教师们拿到手的绩效工资,相差最多的能达到7000多元。

“绩效一发下去,有的老师就不乐意了,接受不了这个差距。”包瑞记得,有教师打来电话哭诉,说到激动处甚至谩骂、威胁,“我坚决顶住压力,要求其他同志也不要退缩:错的是他们,不是我们!”

包瑞的底气,不仅因为自信,更因为有县教育局在背后“撑腰”。将包瑞引进琼中的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刚一到任就印发了新的文件,鼓励各校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合理拉开差距,并且“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这样一来,原本按3个等次分配绩效,最高和最低等次之间差距只有100元的局面被完全打破。“争议是少不了的,很多老师到局里反映情况。”傅永东说,每有教师上门,无论是反映绩效工资,还是其他事关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局里都安排专人受理,到校实地调查,及时反馈结果。

他说,教师上访不是坏事,这倒逼各校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慢慢地,制度理顺了,心态调整了,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少,潜心钻研业务的人越来越多——各校教师特别是乡村薄弱学科教师,都踊跃报名参加省里和县里组织的各项培训,仅2018年至今全县就有6000多人次教师参加培训,从中提升自己。

C

靠什么引进和留住好教师?

岗位竞聘、人才补贴……用政策“大礼包”打造一支“百姓身边不会走”的优质教师队伍

傅永东心里清楚:光靠改造本地学校和教师队伍,琼中教育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但,孩子们已等不起了。

恰逢海南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琼中紧抓机遇,一方面利用“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及其附中、附小等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先后引进优秀校长21名、学科骨干教师69名,将当地乡村教师队伍的优秀骨干比例从10%提升到20%。

2019年,琼中试点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设置高层次教育人才公开竞聘岗位,两年引进优秀校长7人、农村特级教师5人、农村省级骨干教师68人,每人每月可享受乡镇工作补贴4000元至10000元。

2019年9月从黑龙江省竞聘到乌石学校的教师付垚,目前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和补贴近8000元,这还没有算上每月近1000元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5000元的优秀教育人才补贴,“工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不止一点。”

“除了工资待遇高,琼中还为引进人才提供了不少暖心服务。”乌石学校大墩小学教师李秀珍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各部门均打开绿色通道,为引进人才的随迁家属对口安排了工作。引进教师不仅在学校有宿舍,在县城的人才公寓楼也有周转房,里面床铺、空调、冰箱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李秀珍的家人来琼探亲就是住在那里,非常方便、舒适。

除了引进的教育人才,本地教师也收到了属于他们的“大礼包”——琼中将财政补贴资金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根据学校偏远和艰苦程度设立差异系数,按照人均每月600元的标准,差异性发放乡村教师补助,并将什运乡、上安乡、吊罗山乡与中和镇整体纳入发放范围,全县共有492名教师从中受惠。

优厚的待遇,为琼中引来并留下了一支“百姓身边不会走”的优质教师队伍,农村教育的新“火种”渐成燎原之势。他们与本地优秀教师一同开展学科区域教研工作,推广课改新模式,并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集体研备、集中学习、课题研究等工作,全面带动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2016年以来,琼中中考综合评价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8名,在6个中部市县中稳居第一。与此同时,该县高考质量也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432人,比2019年增加102人。令琼中人骄傲的是,从小学到高中均在该县就读的女孩曾诗涵,今年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实现了琼中教育史上的新突破。

诚然,教育的进步,不能唯分数论。傅永东常对师生们说:“没有分数,过不好今天;只有分数,过不好明天。”这些年,该县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每学年组织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一轮考评,从9个方面逐项分析各校发展进步情况,将考评结果作为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

截至目前,该县共建设校园游泳池15个、校园足球场45个,培养的琼中女足屡获青少年组世界冠军;连续举办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让黎族、苗族学生认同并自觉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少学校还立足自身实际,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湾岭学校引进的“相子道”武术教育,很好地改善了学生体质、提振了他们的精气神。

学校的变化令人触动,湾岭学校一名女教师将孩子从屯昌接回了琼中。试读一个星期后,孩子找她谈心:“妈妈,我好喜欢这所学校。我们除了上课,还可以学象棋、古筝、独轮车……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D

“零辍学”的背后

构建“四个一”关爱体系,实施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套扶贫政策,推进控辍保学不落一人

今年6月底,发生在琼中的两宗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在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

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两宗案件非常典型——监护人经敦促、动员、教育、批评,始终拒绝将子女送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最终只得按照法律规定进入法院非诉审查程序。这样的案件,在海南还没有先例。

“不确保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是违法!”两宗案件的审理令琼中不少百姓深受震动,为该县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打了一记“神助攻”。

傅永东说,控辍保学一直是该县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2015年以来回流的超3000名学生中,就有部分是从辍学生群体中劝返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该县辍学生人数已经“清零”。

这项工作并不好做。邓士志说,为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劝返孩子,他们经常是带着酒菜“三顾茅庐”,“当地人性子耿直、好交朋友,跟他们把酒喝痛快了,话匣子就打开了,思想工作也就好做了。”

他还记得,一次劝返一名辍学到外省打工的女孩,其母亲不但不配合工作,还假装自己是女孩的婶婶,称无法承担监护人责任。这时,工作组里一名派出所的同志发现她目光闪躲,便叫来了村委会干部指认,这才确认了她的身份,进行了普法教育和劝说。后来,他们有了经验,每次进村开展工作都要联合多方力量。

邓士志还要到该女孩的微信,多次发去信息做她的思想工作:“你现在打工,每个月挣1000多元,但以后掌握了一技之长,能创造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你们年轻人总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告诉你的是,要是不学习、不进步,你的生活只有没完没了的苟且!”

在学校和家长的多番劝导下,这名女孩不仅回归了校园,还接受了学校老师的一对一帮扶。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她在内,琼中还有6000多名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和“问题学生”,也被纳入了“四个一”关爱体系——2000多名责任教师作为分管学生的“代理家长”,要做到“每天一见面,每周一谈话,每月一家访,每学期一次帮扶效果评估”,帮扶成效则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些孩子中,贫困学生还享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套扶贫政策,真正免除了后顾之忧。

“不断回流的学生,让我们振奋的同时也感到压力。”傅永东说,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各项工作都要跟得上学生回流的速度,全县教育工作者正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落到实处。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韩小雨表示,近期,省教育厅已派出工作组到琼中系统总结经验,将进一步支持琼中教育改革发展,并把琼中经验推广到各个市县。与此同时,省教育厅将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大力引进人才、改善办学条件等方式,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