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区:赋能集团 共赢共生

慧聪教育网 2020-09-29 09: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探索开展集团化办学,经过7年的发展,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实现了100%全覆盖,集团“雪球”越滚越大,教育质量总体得到提升,达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发展目标。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旨在进一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更有质量迈进。站在历史新起点,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以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市中学子为己任,如何实现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我们市中教育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视野:更多“名校”飞到百姓家门口

为实现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教育愿望,2013年4月16日,市中区9个教育集团成员校负责人正式签下“盟约”,开启了市中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征程。截至2017年,全区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100%全覆盖,各集团学校作为“教育命运共同体”,一起努力做大做强济南市中品质教育。

从市中区层面来说,市中区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这是不可避免的区情实际。对待差异,有人看到的是短板,有人看到的是挑战,我们的思考是:差异就是资源,挑战就是机遇。关键要找到转换的手段。

从区的层面看,我们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公平,这是内因和驱动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是市中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同时,我们拥有一支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团队,还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

从国家层面来说,集团化办学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推行集团化办学改革,做大了优质资源“蛋糕”,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红利,这些实例印证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这一过程中,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打破了三堵墙”:一是破除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墙”,让校际间大范围的人、财、物正向流动成为可能;二是理事长头脑中的“理念墙”被打破,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三是冲破大家观念上的“思维墙”,全系统形成了教育共生共享共成长的理念。

7年来,集团化办学成为市中教育人的“法宝”,快速补齐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让更多“名校”飞到寻常百姓家门口。

新路径:行走在共性与个性之间

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探索伊始,能够发挥优质带动作用的名校只有10所左右,占比不到15%。鉴于此,市中区重点围绕“公平与质量”两个着力点,在“集、团、化”3个字上做文章。

念好“集”字经,即从现实出发,构建了“龙头校+新建校、龙头校+薄弱校或城郊校、龙头校+潜力校”3种模式,推动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共用、集团内教师职工有序流动,争取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集团化办学着眼于均衡发展,关键在提升质量。能否通过集团化办学带动每一所学校质量提升,还要看集团成员能否走出小我,实现深度融合。

走好“团”字路,即从质量出发,打通共生血脉,以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为核心,凝聚人心,构建集团共同体。以泉景中学、育秀中学、舜华学校、育秀小学、经纬小学、爱都小学等为代表的20所新建学校在名校带动下,高位起步弯道超车,成为老百姓乐于选择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以普利初中、纬三路小学、经八路小学、馆驿街小学等为代表的16所老城区学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生源持续稳定饱和。

用好“化”字诀,即在发展中追求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让每一所学校焕发生机。多所学校虽在同一个集团内,但我们鼓励每所学校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新建校新老师多,这是优势。在集团理念中,找到年轻教师的解读方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老牌校有历史积淀,可以从校史中挖掘集团理念的新生点。集团要“行走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共赢共生。

7年来,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基本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目标,原先的教育短板变为长板,整个教育“水桶”不断扩容。

新动能:实现“品质教育2035”目标

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品质教育是市中教育人不懈的追求。如今,一幅以“西进、北优、中强、南兴”为路径的市中教育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深化“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薄弱校”“优质校+城郊校”及“教育特色联盟”模式,积极探索优质资源再生发展机制。完善集团化办学从“聚变”到“裂变”的再生性集团发展机制,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赋予教育集团更多的自主发展和内部管理权限,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集团的新型关系。赋予集团领衔校面向集团内外成员学校选拔任用优秀干部、培养后备干部的权限,着力化解领衔校优秀干部供求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引导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向新建学校流动、新建学校青年教师向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的学校流动、城区骨干教师向城郊学校流动。

坚持“量质并举、改革创新、因校制宜、稳步推进”,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破解集团在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互通后,质量如何再提升的瓶颈问题。鼓励学校先行先试,启动试点改革。搭建专家平台,支持集团校发展。与此同时,主动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兄弟省份经验,为集团深度发展寻找政策依据,创设更加稳定有利的区域发展环境。

下一步,“集团化办学”须以“市中品质教育2035”为目标,逐步形成全新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的集团,助力区域教育实现由基本现代化向高位现代化的跨越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