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深化云网融合,助力5G产业多维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20-11-23 10:24 来源:慧聪教育网

【慧聪网】2020年11月19日,广州——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英特尔携手产业生态伙伴展示了最新的5G云网融合端到端产品和5G创新应用及解决方案。作为5G的重要参与者和关键推动者,英特尔专注于深化云网融合,推动网络转型的技术及行业应用,以多元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边缘就绪的产品组合、强大的开发工具及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为整个电信行业提供了突破性的商业价值,全面加速5G商用进程。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司睿博(Bob Swan)表示:“中国移动和英特尔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这些新时代的技术上紧密合作。中国移动已为数千万用户提供5G网络服务,引领中国5G商用部署。英特尔提供全面的从云到端的产品组合,不断推动云网融合,加速5G应用落地,同时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移动公有云等业务。我们不断推动六大技术支柱创新,创造未来计算来推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发展。英特尔承诺为客户提供先进的产品技术并加深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关系,共同引领和改变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世界。未来,我们将与中国移动以及广泛的合作伙伴持续合作,丰富大众生活,创造社会价值,基于英特尔技术解决更多世界难题。”

持续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5G、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正加速突破和融合,“AIx5Gx智能边缘”所带来的乘法效应带来巨大的机遇,将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并且随着电信行业向5G过渡,下一轮网络转型到2023年将催生250亿美元的芯片市场。英特尔作为5G行业重要的参与者将网络基础设施视为最大的机遇,不断推动云-网-边的产品创新,并且与全球的合作伙伴探索实践,加速转折性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企业应用及业务模式创新。

英特尔正通过全面的云网边产品组合,以及软硬加速方案和通用参考设计,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加速敏捷智能的云网融合。面向5G基础设施建设,英特尔在今年先后推出一系列硬件和软件产品,包括针对网络优化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系列、专用集成电路、专用加速器、适配器,边缘服务软件和升级的精选解决方案等等,进一步加速了网络转型,推动5G商用步伐。

在本次大会上,英特尔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展示了在5G行业的最新应用及解决方案。在推动云网融合方面,包括联想与英特尔合作的5G端到端融合边缘计算平台、基于英特尔®至强®D处理器和FlexRAN平台设计的京信公司5G小基站、基于无线智能控制器(RIC)和英特尔LPP的5G网业协同方案、面对5G行业应用的UPF方案等等。展示的创新的5G应用和解决方案包括“人民VR+”5G产品、5G专网+边缘计算的智能工业产品、珑微系统5G云游戏以及基于英特尔®技术的LEARACING自动驾驶场景实验等等,展现了英特尔从云到端的全栈实力和广泛的生态,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5G应用落地,加速云网融合。

构建广泛生态 加速5G商用

英特尔不仅在产品技术方面推动5G行业发展,也积极构建广泛的良性生态,聚合生态之力推动5G行业发展。英特尔与中国移动有着长久深远的合作,多年来双方持续推动着电信基础设施向更开放、智能的平台转型,深化在无线接入、边缘平台、全云化网络和数据中心上的合作,进而推动5G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创新。

英特尔还与全球的各类企业合作加速推进5G商用和解决方案的落地。例如在最近,DISH与英特尔宣布合作建设美国的第一个虚拟化、开放无线接入网(O-RAN)5G部署,这将为DISH全新的5G网络奠定基础,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之一的Verizon与英特尔、三星和风河合作,在商业网络中部署了全球首个完全虚拟化的5G端到端数据通信,得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响应客户的时延和计算需求。英特尔还与国内外领先的企业包括中国联通、腾讯、VMware,日本乐天移动、SK电信等等以及行业组织包括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紧密协作,推动5G应用的发展。同时,英特尔积极贡献于标准化组织和开源组织工作,支持ORAN联盟、ONAP等开源社区,参与发起ODCC,推动产业开放,更结合英特尔Network Builders计划,推动5G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

在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释放数据的指数级潜力,关键在于人工智能、5G、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5G是智能创新的平台和连接器,将助推数字经济腾飞。英特尔将通过全面的产品领导力、解决方案创新力和生态构建力,释放“智能X效应”,以跨越云网边、灵活可扩展的软硬件产品组合,深化产业协作,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携手创新,共同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演进,不断深化云网融合,推动网络转型,面向未来加速更多智能应用落地,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创造更完善的革新体验,践行宏旨——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