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慧聪教育网】近年来,威海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先后承担近20项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13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地市。2020年11月,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依托教学成果培育推广项目,探索建立通过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与推广应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转化实施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四位一体”推进成果项目孵化培育
打出教研训机制创新“组合拳”,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教学成果项目孵化培育厚植土壤。一是利用“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机构和功能有机整合优势,围绕课程教学改革重点,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建立“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学科教研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征集-问题筛选梳理-课题立项研究-过程跟进指导-成果推广转化”的递进式专业指导实施机制,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跨时空开展教研训活动,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生命化课堂、深度学习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研究。二是系统性、序列化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教研问题课题化策略,以课题研究作为深度教研的有效抓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重点,一个学段沿着一条主线,一路继承、发展、深化研究。小学段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探索通过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初中段把“生命化课堂”作为主攻方向,启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在2018年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全市参评14项成果中12项获奖,获奖率高达85.71%,位居全省第1位。
二、打造市级教育品牌的“种子选手”
建立“闭环式”规章制度,为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推广、应用提供“全链条”制度保障。一是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市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科学界定教学成果,解读其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等申报条件,规范评选程序、明确奖项设置,构建起“国家-省-市”教学成果评选链条,为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评选提供政策性基础。二是组织了首届基础教育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评选出基础教育市级教学成果54项,发放奖励资金50余万。研究制定了《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实现教学成果的再应用和再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成果的辐射效益和孵化作用,为成果的螺旋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打通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启动两年推广应用攻关计划,探索教学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策略,切实将优秀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一是研究制定了《2020-2021年威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列出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推广应用联盟,搭建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了107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实验校,组建成果推广研究共同体,开展项目指导、专题培训等过程性跟进服务,召开全市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动员会,进一步论证完善推广方案,研讨交流实施细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研讨、现场交流、听课观摩等成果推广应用活动,在市域范围内整体推广应用教学成果。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成果转化新模式。建立网络化推广应用平台,在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开辟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专栏,建立推广成果资源列表,提供开放式学习平台和“菜单式”服务,把成果推广应用的交流协作、跟进指导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等全部信息化、网络化。组建线上成果推广工作室,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成果推广应用的三级联动、上下贯通,既保证了疫情期间教学成果向线上教学资源的快速转化,又提高了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四、探索“研究+”成果转化有效方法
实施在模仿中深化、在改进中提升、在创新中深化的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探索形成基于成果、高于成果、超越成果的“新成果”样态。一是建立“三个加法”成果转化法。各推广应用实验校根据不同的研究基础,自主选用“模仿”为主的“移植+调适”应用型推广方法、“改进”为主的“新观念+好实践”深化型推广方法、“创新”为主的“原型+创生”拓展型推广方法,对所选成果进行吸收、利用、改造、修正、完善等“再加工”“再研究”,形成校本化推广应用计划与实施方案,提高成果推广应用效果。二是分类别组建成果转化团队。按照“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多元转化”的思路,以深度学习、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等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为指导,各实验校建立了36个成果推广应用联盟,市、区两级教研员、成果持有人和成果推广实验校紧密联合,采用任务驱动式“研修一体”的方式推进项目研究,引领和指导共同体成员创造性地借鉴学习原成果,立足教学、扎根课堂,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全方位的转化应用和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