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教育信息化C位出道 智慧“大脑”功不可没
【慧聪教育网】教育信息化工作一般是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耕耘。不过,今年,教育信息化C位出道——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学校线下教育教学计划,线上教学被推上舞台。在厦门,厦门市教育局建立的“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虽然匆忙“出战”,但在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上挑起了重担,最终凯旋。
去年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时,厦门市教育局隆重推出“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i教育”)。会议说,“i教育”的价值在于:过去,各个部门数据都在自己的“信息岛”上,“i教育”把“孤岛”连起来。
去年的会议还提出了展望:“2020年将是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再出发的特殊年份”,这真是让人期待。
但是,当时,很多学校只是礼貌地看着这些演示——网上教学资源,有必要吗?所以,有多少人在期待“i教育”上线,厦门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心里并没有把握——他们认为,2020年的一个艰巨任务是要让学校在“数据高速公路”上跑起来。
二十几天后,一切改变了,不是学校要不要上“公路”跑的问题了,而是大家都集中在“高速公路”上,不知怎么跑。教育信息化被推到和新冠肺炎病毒“战斗”的第一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令学校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在线教学试验,此外,对学生健康信息的收集和运用,也亟须教育信息化发力推动。
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说,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成功应对疫情这场“大考”,为全市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在回头看,教育信息化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中立了大功。
3月,老师教授网课情景。
让50多万名中小学生一起上网课
“厦门数字学校”挑大梁
大年初三“i教育”连夜扩容
五天后高三网课开课
2月12日各年级全面开学
大年初三,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信息科李陈陵老师在家庭聚会的嘈杂声中接到中心主任的电话,后者告诉她:可能要准备上网课了。
假期就在那个电话声中终结,李陈陵上周说,她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她很清楚全市50多万名中小学生一起在网上上课,“i教育”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当天晚上,市教育局连夜扩容网络出口带宽,升级教育云资源——要有足够的网络空间和速度,提供给老师上网课。这要在以前,也不是难事,但是,随着物流运输的停止,扩容急需添置的设备除利用现有库存外,只能想方设法协调本地二手设备应对。
正月初八,高三网课开课,厦门数字学校正式挑起“停课不停学”的大梁,这时的出口带宽已经扩容十倍。某种角度看,厦门数字学校是厦门版的钉钉,或是腾讯课堂,老师可以在线直播上课。当然,厦门学校信息技术方案也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2月12日各个年级全面开课时,老师可以把微课上传到数字学校,学生再去点播,为的是避免网络堵塞。
当时还面临一个难题,不能线下集中开会,但是,防疫、网课等信息都要及时传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终端。正月里,市教育局又在“i教育”搭建云视频会议系统,这个系统过去也有了,但仅起到辅助作用。改造后的云视频会议系统,不仅把点覆盖到全市所有大中小学、幼儿园,而且老师和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手机收看。
后来的几个月,这个会议系统派上大用场,防疫靠前指挥、防疫培训部署、开学准备等等,它都是主角。据统计,疫情以来,教育部门已经通过该系统召开100多场次市级云会议。到了后来,即使可以开线下会议,大家也欲罢不能,习惯性同步召开云视频会议。
学生测温正常方可入校。
如何掌握全市107万名师生的健康状况
“i教育”功能持续更新
第一次紧急开发师生健康申报系统模块
第二次对接市疫情防控健康信息溯源系统
第三次对接社区网格化系统
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马上面临的最大“考题”是:当时是寒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几十万名老师和学生,他们在哪里?譬如说,首先要摸底厦门有多少中小学师生在武汉、在湖北?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学校也一筹莫展,只能采用最原始方法:班主任逐一询问,然后上报数据。
要调查的信息与日增多,最初是调查在武汉师生人数,后来是湖北,再后来是疫情风险区。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保健科危文坚医生说:“手工统计两三次,我们马上意识到不能再这样苦干,而且随着疫情发展,不仅需要知道师生在哪里,还得掌握他们健康状况。”
市教育局随即在“i教育”平台基础上,紧急开发师生健康申报系统模块,它有别于原有的学校疾病预警网络管理系统,后者的终端只到学校,新的健康申报系统延伸至班级。
4月7日起,学校分批开学,师生体温监测是重中之重,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再次升级师生健康申报系统,把教育部门师生数据与市疫情防控健康信息溯源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即只要学生或者老师有发热到医院,或是到药店购药,相关数据会反馈给教育部门,那么,第二天清晨,学校就会把这些学生拦在校门外。
不久,教育部门又接到另一项任务:要把共同居住人发热就诊、入厦流动等信息也纳入学生健康申报系统。市教育局信息处处长纪华强说,我们将这一系统又进行一次升级,和市里社区网格化系统对接,这样一来,共同居住人发热就诊、入厦流动信息等等,也会反馈到系统里及时告知学校。
什么意思?他掏出手机,全市大中小幼107万名师生,以及共同居住人每天的健康统计,一目了然。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珍说,今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要求,很多事之前从未遇到过。
她认为,教育系统之所以能通过此次大考,和平时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关,譬如说,“i教育”等教育数据综合平台,去年已经建设完成,今年派上用场。
陈珍表示,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在于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通过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促进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教学智慧化、教育服务高效化。
【数据】
i教育
数字学校访问量超亿次
目前,厦门数字学校平台上共自建课程总数9094门(面向老师),课程班级总数30654个(面向学生),课程直播次数1.5万余次,平台总访问量超1亿次,自建课程总访问量2004万多人次,自建课程总课程点击量8767万次,讨论总数近2万个。
健康数据覆盖107万名师生
厦门开发师生健康申报系统和学校疾病预警网络管理系统,包括疫情数据上报管理、防疫物资管理、健康晨检、疫情控制中心四大功能,实现全市大中小幼107万名师生健康数据全覆盖,及时处理发热预警数据1.3万余条,为校园疫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视频会议3万人次同时在线
云视频会议系统,面向全市学校及师生提供应急指挥、工作培训、教学指导、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等会议保障。疫情防控以来,共服务全市性各类会议、培训100多场次,最大同时在线达3万人次,单场点击量达280万次,支撑疫情防控期间的靠前指挥和各项常态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线上教学用户数62万
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阶段,厦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用户数达62万人,其中教师3.8万,学生27.8万,家长30.4万。
【2020点击】
新变化1首次评选智慧校园达标学校
首批评选出43所智慧校园达标学校
今年,市教育局首次评选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共分五个等级,五星级最高。
市教育局说,这是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而开展的评估创建工作。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创建目的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核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今年首批评选43所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学校名单详见本报12月11日A15版报道)。市教育局说,明年会继续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到2022年中小学智慧校园数量占比达20%。
新变化2中小学生上人工智能教育课
在全市100所中小学校建设186个实验室,推广编程教育
今年厦门实施了“人工智能进百校”计划,即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在全市100所中小学校建设186个实验室,推广编程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的兴趣。
市教育局利用暑假举办了两期市级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专项培训,近300名教师接受了理论和实操培训,组建保障团队入校服务,为课程实施做好准备。
秋季开学,各校如期启动人工智能教学,分别在小学五年级、初一年和高一年开课,每周安排1个课时,试点校已全部开课,部分学校还增加开课年级,开设兴趣班等,通过科技节、兴趣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
▲厦门实验中学的数字课堂。
【2021展望】
厦门教育信息化要怎么变?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还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提升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将智慧教育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大局,服务社会民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有四个关键词。
一、智慧校园
明年将新创建不少于30所智慧校园达标校。
二、信息化应用能力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研员信息化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智慧教学创新能力
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扩大名校名师网络课堂等教学资源的辐射面;深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
四、“互联网+教育”
探索和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如教师学分管理、学生综合发展等,提供可信、智慧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