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探索以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的实践规律

慧聪教育网 2020-12-28 08: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地处周恩来故乡的淮阴师范学院,将周恩来精神作为立德树人取之不尽的重要教育资源,从1998年开始,通过理念创新、体系创新、载体创新,构建并实施了研究引领、课程奠基、实践襄助、环境熏陶和机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体系。20多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倾情“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形成了价值引领、榜样示范、强化实践、注重体验、追求长效的立德树人特色。

问题导向

在实践中践行恩来精神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需要价值引领,全面实践,更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在榜样选择上,需要选好学生真正想学、愿学、能学出成效的榜样。全党杰出楷模、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极好榜样;在学生班集体建设上,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可以让学生参与争创的发展目标。学校在全校学生班级中开展“周恩来班”等创建活动,推动了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在教师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过程中,需要设计好可实施、可评估的实践抓手。学校教师以周恩来精神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

二是在情感认同上,学校推进以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缘起于广大师生对周恩来总理极为深厚的情感以及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缘起于学校着力培养大学生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做人做事、爱国敬业律己的品质;缘起于学校几十年来的矢志不渝,积淀了淮师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是在具体实践上,需要在深入践行周恩来精神的基础上解决立德树人目标不具体,教育教学中需要转化为可测量的、教育工作者可施教的具体目标问题;需要解决各类课程协同效应不显著,同向同行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不够问题;需要解决红色资源利用与氛围营造不充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发扬不足,环境氛围营造不浓厚问题;需要解决规律把握不透彻,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研究不够,立德树人时代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不强,难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等具体问题。

目标导向

在践行中建构育人体系

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肇起于1976年周恩来逝世以后,自觉开展于1998年。自1998年以来,集中打造“五位一体”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理论探索与实践阶段(1998年—2000年):1998年,学校开展周恩来精神研究,研讨创建“周恩来班”,启动了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1999年学校成立周恩来研究会,2000年校党委印发《关于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决定》。

二是体系形成和完善阶段(2001年—2012年):全面推进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育人的研究、课程、实践、环境、机制建设,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育人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2008年,学校党委确立了培养“像周恩来那样的人”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2011年,江苏省委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省共青团组织联合发文推广学校“周恩来班”创建模式。

三是总结规范、创新提升、全面推广阶段(2013年至今):学校持续投入、加强研究,不断完善实施方案。2014年,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的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一致肯定。

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坚持核心价值引领,从周恩来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中凝练选取“志存高远、勤学善思、勇于担当、文明有礼、博雅多才”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解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素养目标和先进素养目标,并将基本素养目标和先进素养目标培养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一是以研究引领。研究与实践相伴相随,开展周恩来思想生平、学生成长、教育教学研究。二是以课程奠基。聚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建设周恩来思想生平、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课程群,并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显性转化。三是以实践襄助。开展“周恩来班”创建、主题教育、周恩来精神校外实践等活动,在师生互动、朋辈教育、校外实践中导入情境、强化体验。四是以环境熏陶。推进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线下资源与线上资源紧密融合。五是以机制保障。坚持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机制,激发基层智慧,实现同频共振。

创新导向

在建构中探索实践规律

一是理念创新:确立了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首先,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中,把价值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对学生进行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引领与塑造。其次,科学设定形象化、条目化的立德树人基本和先进素养目标。再次,把价值引领与塑造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在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机制体制建设上,体现在课程建设、平台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环境建设、评奖评优中,实践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

二是体系创新:构建并实施了“五位一体”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体系。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坚持以核心价值引领与塑造为目标,构建并实施了“五位一体”的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体系。打破教学、思政、文化、管理等人才培养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形成与价值塑造相匹配的特色课程群,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打造了基于立根铸魂、规范养成、体验感悟的实践教育平台。使立德树人从传统的经验方式变革为可操作、可评估、可验证的科学模式,形成了价值引领、榜样示范、强化实践、注重体验、追求长效的鲜明特色。

三是载体创新:打造了历久弥香的立德树人实践品牌。首先,以创建“周恩来班”为载体。连续20多年不间断,每个班级参加创建并开展“十个一”活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阅读一本周恩来著作、欣赏一部周恩来题材的影视作品、聆听一场讲座、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组织一次主题演讲、参观一次纪念地、参与一次志愿服务、结对一个中小学班级、开设一个专题班级博客),每个学生会讲10个周恩来故事。其次,以人文环境为载体。建成全国首个周恩来青年读书会、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江苏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周恩来与青少年研究中心,建有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大型主题展厅,学报、校报开设周恩来研究专栏,建成周恩来专题网站,携手南开大学、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等20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周恩来班联盟。再其次,以周恩来精神研究为载体。形成了老中青层次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丰硕,校内研究专家在全国周恩来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务。学校多次承办周恩来生平思想全国性研讨会。立德树人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