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已纳入“十四五”规划

慧聪教育网 2021-02-26 09: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介绍,2020年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效显著,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兜尽兜”;重点保障贫困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脱贫。

焦点1

正在建立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民政部门履行国家监护法定职责、开展家庭监护监督指导、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个案、开展救助保护等提出要求。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在会上表示,民政部门将加快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的建立,目前正在成立过程中。该机制将协调、督促、指导和推动全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时推动省、市、县各级建立相应机制。

高晓兵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包括乡镇未保站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是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要切实落地落实落好。”在加强国家监护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具体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落实民政部门的长期监护和临时监护职责。在队伍建设方面,将在现有4.8万名儿童督导员和66.3万名儿童主任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的力量。

焦点2

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为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民政部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把困难群众精准地找出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另外,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发现。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创新急难社会救助,对群众的紧急性生活困难,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的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

焦点3

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从2015年开始改革,历时5年多基本完成了最初设定的脱钩改革目标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共有728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和67491家地方行业协会商会按照“五分离、五规范”的要求基本完成了脱钩改革,完成率分别为92%和96%。

詹成付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研究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重要部署,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综合监管、加强引导帮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