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全覆盖

慧聪教育网 2021-03-01 09: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这样的学习模式效率太高了。”“普定这个地方我还没呆够,因为这里的研究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太有干头了。”“野外实习的饭菜虽然简单,但却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饭菜”……一堂在贵州安顺市普定县进行的野外实践课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拔尖班的同学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学生来说,这是一堂专业课,更是一堂思政课。每当上完这门课,同学们无不将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情不自禁地喊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是上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政育人功能,所有专业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如今,上海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所有课都上出了“思政味”。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已实现“三个全覆盖”:在建示范课程412门,课程思政覆盖所有院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怎么上?又带来了什么?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物理学系教授蒋最敏介绍,当老师们试图挖掘怎样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巧妙结合时,发现物理学科有独特的优势。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是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观点。”蒋最敏认为,人们只有正确认识世界以及自身在世界中的作用,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正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一次专业课上,蒋最敏做完火箭的一系列相关公式推导之后,同学们开始好奇火箭的起飞质量、燃料等问题。这时,他开始介绍我国的火箭技术发展。“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祖国矢量发动机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关注度,不仅帮助大家拓展了知识范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蒋最敏说,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质量提升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好的课程思政就如糖融水、如盐入味,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钱睿哲如是说。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老师,还有曾因一张“落日余晖照”而触动了很多人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凯医生,以及许多其他的“白衣战士”们……都曾出现在钱睿哲教授课堂上,让学生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在同济大学,著名的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也成了人气爆棚的“思政课教师”。他走上了“中国道路•名师讲坛”讲坛,大声讲道:“19世纪中国的沦落从海上开始,21世纪华夏振兴也必须在海上立足。”讲台上,一幅地图被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展示出来:中国的海岸线如一张弓,长江似一枚箭,而上海则是等待射向浩渺西太平洋的箭头。当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清晰地向学子们发出召唤,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上海作为全国首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区,不仅做到课堂思政全覆盖,还做到校园内思政教育无死角。

上海大学建立了“每周二晨读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阅读理论经典著作;该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全校3000多名教师和学生“结对子”,每位教师都承担起带教职责。上海财经大学推出“书记沙龙”,校党委书记、二级院系党委书记定期和师生面对面交流。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探索实施“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育人模式,以辅导员队伍为纽带,组织院士、教授和领导干部深入学生宿舍,500多名教授“排班上岗”,与学生交流谈心做指导。

上海遴选建立的一批“三全育人”市级示范学校、示范学院、示范项目和共享基地,也是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亮点。比如,上海体育学院发挥体育博物馆、乒乓球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三馆育人优势,不仅面向本校师生,更辐射周边社区,成为开展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增强体育自信的重要载体。第二工业大学建成了劳模陈列馆,成为周边大中小学和党政机关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