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把脉青少年“网瘾”难题

慧聪教育网 2021-03-10 10:2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近几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孩子网络成瘾”话题开展调查,近2000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70%的调查者的孩子处于小学、初中学段,超半数家长表示,孩子的上网目的为玩网络游戏和看视频。

调查中,68%的家长表示,孩子的上网时长在3小时以内,值得注意的是,有15%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网络成瘾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调查结果显示,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被家长视为最主要的网瘾危害,其次为“影响人际关系”“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生理性创伤”“浪费金钱”等。与此同时,网络环境错综复杂,语言暴力、色情内容等不良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思辨能力迷失。网友“阮老师”表示,因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孩子逃避现实,不想上学,经常和家长、老师对着干。

“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各种人格发展障碍,如语言能力下降、自我封闭、抑郁性神经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担忧地说。

为何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27%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制能力差是主要原因,25%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互相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少网友反映,网络诱惑性强,游戏关卡的设置方式让孩子沉迷其中。

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家庭是第一道防线,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39%的家长认为,需“家长帮助孩子设定生活目标与规划、培养新的兴趣爱好”,34%的家长认为“网游公司需加强社会责任感,从技术层面限制孩子上网时间”,18%的家长则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未成年人上网”。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青少年网络成瘾涉及孩子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家”“校”“社”协同履行监护责任,建立“前置防护”“事中保护”“事后服务”三道防线。

教育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高度重视。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表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在手机管理中的责任和措施。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封留才认为,《通知》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快乐成长,而且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聚焦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将网络安全教育全面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网络安全问题,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不法行为侵害。

朱永新提出,对于现实中常遇到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绕过游戏限制”问题,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先行积极探索,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及使用程度等。

大家普遍认为,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监管。张志勇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

与此同时,张志勇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督促相关行业建立针对青少年网络保护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审核,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