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慧聪教育网 2021-03-24 09:20 来源:慧聪教育网

——2021年慧聪教育装备行业城市系列巡展济南站盛大开幕

【慧聪教育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元年,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科技引领和支撑未来。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给行业带来创新性发展。在教育行业,正在形成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教育行业发展新格局。那么,未来的教育发力点在哪里?如何在新的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如何真正的为教育装备行业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会场全景图

2021年3月23日,慧聪教育网主办的教育装备行业城市系列巡展在济南阳光壹佰雅高美爵酒店3层大宴会厅盛大举行。活动现场,汇聚了当地从事教育装备领域的生产商、集成商以及教育行业的一线教师、教育研究者、政府教育研究人员等用户代表,深入当地发展,共同探索与分享,十四五规划元年背景下的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分析。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慧聪教育网总经理王琳

作为主办方,慧聪教育网总经理王琳女士表示:当前,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因此,教育信息化必将是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的一个聚焦点。慧聪教育网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将始终与行业企业携手为这次史无前例的挑战备好“粮草”。慧聪教育网深耕教育行业21余年,一直是教育行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在未来,也将“不忘初心”继续为企业、用户、系统集成商搭建交流平台,让客户业务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带领顶尖产品深入挖掘全国各地更多的教育市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下的教育,未来的焦点在哪里?

活动现场,济南教育信息化协会会长、山东教育信息化研究会副会长李政做了题为《智慧教学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演讲。李政讲到,教室是知识学习的场地,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这样定义信息的加工模式:学习过程是信息流程,学习者从环境中接受刺激,这个刺激推动受纳器(听觉的、视觉的等),并产生神经信息。这些信息形成选择性知觉,到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最后被有意义的编码形成概念,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要增强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可以从提高环境刺激,也就是提高学习者视觉、听觉感受形成更多的选择性知觉来实现,其次从增强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那么我们反观教室的演进历程,从文房四宝到黑板粉笔幻灯投影,提高的是学习者视觉需求的演进;从文房四宝到多媒体功放、音响,增强的是听觉需求的演进,从多媒体功放影响到录播,增强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没有产生而在其他场合下可以产生更多的选择性直觉,并且加强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产生。

所以,李政表示,我们能够总结出,增强知识传递的需求是教室发展的幕后推手,是原动力,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在历史上肯定也出现了很多教室发展的方案和技术手段,最终留存下来的这些都是满足了增强知识传递的需求的。

今天,我们也可以得出智慧教室的建设的目的也需要满足“如何让教师的知识、技能更好的传递到学生”的需求。他还表示,需要是教室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是发展的推动力,技术是为了满足需要的;技术是为了需要和目的服务的,技术不是为了技术服务。

企业应该打造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企业需要以服务教学为核心,面向教室各级使用者,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需要做到以下3个面向:

面向师生、服务教学业务

1、更好的教学环境,让老师愿意教,让学生愿意学;

2、更好的视听技术和设备:让学生看的清、听的明;

3、支持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探索: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互动教学、泛在化学习……;

面向教学管理者、服务教学管理

4、聚合教学过程数据,全业务教学数据收集,支撑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

面向教室管理者、服务教室管理;

5、设备管理易操作、易维护;

融合创新,以科技洞见教育未来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数字化学习、生活的需要。这对于一个教育人口大国、城乡差异巨大的国家来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其中,教育装备企业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石和推动作用。他们从用户痛点出发,用科技力量赋能教育,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出理念、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在线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广建

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在线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广建在演讲中表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目前名师名校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只有解决了家长的焦虑与压力,满足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万朋的对策是直面家长需求,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和学生自愿付费相融合,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以上问题,比如用智慧课堂和精准教学来升级传统课堂,在课堂内解决“学”的问题;用课后网共享名师代替课外辅导,解决课后“习”的问题等。可以说共享名校名师,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唯一路径。张广建强调:“我们无法用信息化批量制造名师,但我们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规模化共享名师!”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南京极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售前经理毛聿昕

南京极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售前经理毛聿昕现场介绍,极域智能教室方案秉承“开放、包容”的设计理念,系统高度融合极域自有产品的同时,也全面支持多种教学终端及第三方应用。毛聿昕还表示,该方案的优势是可融合多种教学终端,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实物展台、摄像机等多种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接入系统,并在教室显示屏展示融合画面。系统支持出厂预装第三方应用,深度整合海量教学应用,优化课堂互动方式,满足学校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Poly博诣解决方案工程师杨利

Poly博诣解决方案工程师杨利在演讲中表示,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快速增长,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加速,后疫情时代将迎来重大发展。Poly博诣结合30年经验、结合虚拟化、互联网技术,发布ClaritiEnsemble,为教育在教育专网甚至是互联网上运行提供了必要而且先进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这套基础设施,不管师生在家中、在校园、使用任何设备,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参与一场空中课堂,基础设施不限于Poly架构,还可以Zoom、腾讯会议、钉钉国内知名的远程通讯服务平台。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广东天智实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进

广东天智实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进介绍到传统考试系统面临着四大痛点问题,一是临时组织大量专业教师现场评分,师资难以均衡调配;二是教师评分存在主观差异,难以保证客观和公平;三是学生实验过程无法再现,难以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异议;四是考后数据整理工作量大,难以快速解决实验教研基础数据问题。而天智中考实验操作考评系统以实现中考实验操作信息化记录为目标,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了考前数据一键批量录入、智能化排考,考中多机位录制安全存储,考后多样化阅卷和多数据校验等功能。考虑到装备环境的复杂性,天智分别创新研发了一体式和分体式采集终端。一体式采集终端依托天智智能顶装系统,后期维护简单便捷,适用新建实验室;分体式采集终端采用分体式底座,即装即用,适用现有实验室改建考场。

科技赋能教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力点在哪里?

深圳市鹰硕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品质经理卢炀

深圳市鹰硕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品质经理卢炀现场表示,鹰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合教育行业优势资源,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面向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五大主体教育角色,构建从教育入口到教育出口的完整教育生态链闭环产品体系。鹰硕自主研发的纸笔课堂、教育云平台、校园管理云平台、阅卷云平台、云空间、家校通等产品,提供教、学、研、管、评、测全场景的教育解决方案,形成一个“生态化”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2.0目标的实现。

高、精、尖产品展示,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现场不仅有教育专家解说行业未来发展,更有教育顶尖企业携带最新技术与产品,让现场观众走近技术,走近装备,走进企业。

2021年,慧聪教育装备城市系列巡展济南站精心挑选了: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小鸟飞飞)、深圳市声菲特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创维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鹰硕教育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海捷现代教学设备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POLYCOM通讯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天智实业有限公司、湖南美业环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高盛魔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极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欧普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碧丽饮水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产品覆盖了校园新风系统、净水设备、校园安全防控系统、扩音系统、录播设备、电子教室系统软件、照明灯具、校园安防、校园广播、精准教学平台、同步课堂、家校互联互通、实用教学工具、多元互动课堂、智慧教室整体解决方案、教育大数据平台、电子平台、智能黑板、STEAM教育、智慧书写等,汇集教育装备行业最新技术和产品。

活动现场,观众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互动交流,打破信息屏障,让现场观众更了解教育发展和企业装备,教育企业深入了解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2021年,使命在肩教育行业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未来可期!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