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育陪伴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慧聪教育网 2021-03-30 09:5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儿童正处于体格、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与形成的关键时期。行为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往往会持续到成年期,关系到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教育和培养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也可以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超重肥胖检出率不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不健康饮食行为常见。这些不仅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将妨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些学生及其家长和学校教职员工的营养知识匮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显示,我国学生营养素养低,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低,仅有10%的学生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养与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儿童健康。

充足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来自各种各样的食物,保证儿童获得充足、全面和均衡的营养,需要合理安排好儿童的膳食,也就是一日三餐。与此同时,需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健康素养、营养素养,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与膳食营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了食育,也就是健康素养、营养素养的培养。现有的科学研究显示,已有较充足证据显示营养教育是改善儿童营养素养、饮食行为和营养健康状况的最有效手段。在我国开展食育教育,有助于指导儿童合理膳食,形成健康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部分国家已将儿童食育纳入国家法律法规。如日本的营养法规颁布健全完善,包括1947年的《营养师法》和1952年的《营养改善法》以及后续的《营养师实施规则》《营养师法实施令》《食育法》和《健康增进法》。健全的营养法规促进了全民参与营养改善活动的热情并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发展亦非常重视,出台的相关政策中都把儿童作为重点人群来特别关注,提出了多项儿童健康相关政策。儿童健康素养、营养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健康教育,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学校、家长与社区各方的协同合作。

学校是营养教育的关键场所,将营养教育贯穿于学校营养健康相关政策中,并与营养服务、环境建设有机整合;重视儿童参与,联合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等多元教育主体,采取多样化教育路径与形式;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持续优化教育过程并最大化教育效果。

要让家长发挥作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以身作则,积极和学校配合,提高孩子的营养素养和实际生活能力。

社会要营造健康的氛围。社区、卫生机构及相关单位等是否具备营养相关设施、活动、服务等均是促进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强有力措施。如卫生机构提供的营养咨询与指导、体重秤,社区内配置的健身设备、运动场所、便民早餐等。

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儿童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如广告会影响儿童食物偏好,很多儿童学到的营养知识都是通过广告获取的,广告对儿童行为、生活方式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控制传播媒介中食品广告的质量、数量和频度,如何指导儿童看电视广告以及选择食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发挥社会责任。一方面要传播健康、正确、科学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知识,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更健康的产品,提供给儿童。如企业应进行创新,研发低糖、无糖饮料,提供给居民更多的选择,推动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